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
全站LOGO右侧VIP广告[2017-01-27 00:33:01]
网站首页 时事新闻 高新科技 金融财商 法苑说法 共生学堂 漫游天下 行走中国 专家论坛 精英专访 中华国粹 医疗卫生 文学园地 Photo 视频 News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华国粹  >> 查看详情

中华国粹

佛门礼仪(三):合掌与跪拜

来源: 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  日期:2018-08-18 22:11:36  点击:22281  属于:中华国粹
 
佛门礼仪(三):合掌与跪拜
作者:王学信 
编者按:
本网络平台特请王学信先生提供他的佛教文化系列文章以飨读者。佛教文化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先生作为南怀瑾先生的弟子,对此亦颇有研究,因学佛四众所需,特撰写此系列文章。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礼仪之邦,而当佛教从古印度次大陆传进中国,一些相关礼仪也被佛门僧俗大众所沿用,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

      在众多的佛门礼仪中,合掌与跪拜无疑是使用最广泛,也是最普遍的,这几乎是人所共知。那么,合掌与跪拜,其来源和内涵又是什么,这其中又有什么讲究吗?

      合掌又叫合十,亦称和南,是佛门信众的常用礼节。僧人之间合掌问候致意,在家居士合掌礼敬法师,僧俗之间也可相互致意,同时,合掌致敬亦可用于礼佛。汉传佛教有个说法:“单合掌,小低头,皆可成佛道。”也就是说,如果世人对“佛、法、僧”三宝始终怀有一种谦卑恭敬之心,在未来世也能成就佛道。当然,这只是汉地佛门信众的一种方便说法。

       随着近千年来净土信仰在汉地的普及与传播,以及禅、净双修为越来越多的僧俗人士所推崇,佛门信众在合掌致意时,往往还要口诵阿弥陀佛圣号,表示对西方极乐世界,即西方净土的向往,以及对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的礼敬,并希望对方也能生起对阿弥陀佛的恭敬心,将来亦可被阿弥陀佛接引至西方净土。然而,当人们口诵阿弥陀佛圣号时,有人读作“ā弥陀佛”,有人读作“ē弥陀佛”,且后者居多。那么,“阿”在这里的正确读音应该是怎样的呢?

       汉字“阿”通常有两个读音“ā”和“ē”。阿读作“ā”时,是语助词,常用在称呼的前头,如阿爹、阿妈、阿哥、阿妹,另有很多是译音,包括人名、物名、地名、国名等等,如阿底峡尊者、太阳神阿波罗、抗胆碱药阿托品、阿拉伯半岛、阿尔及利亚等等。阿读作“ē”时,其本义则指丘陵,如《诗经·小雅》:“菁菁者莪,在彼中阿。”引申义为曲从、迎合、偏袒、庇护,其负面含义不言而喻。

       阿弥陀佛是梵文的略译,原文是“Amitabha Buddha”和“Amitayus Buddha”,全译为“阿弥陀婆佛陀”和“阿弥陀庾斯佛陀”,其义为“无量寿”、“无量光”,早期译经者便略译为“阿弥陀佛”。因此,无论从汉语词义的使用规范上讲,还是从梵文读音译为汉语来讲,阿弥陀佛都应读作“ā弥陀佛”。

       禅宗大德南怀瑾先生曾从更深层含义谈及此读音问题,他说:“阿字,是宇宙开辟,万有生命生发的根本音。它具有无量、无际的功能。同时,阿字是开口音,是世界一切生命,开始散发的音声。例如中国佛教净土宗念诵‘阿弥陀佛’,便是属于密宗阿部的开口音。也可以说,它是‘莲花部’基本的声密。如果能够懂得运用阿部音的妙用,就可以打开身体内脏的脉结,同时可以清理脏腑之间的各种宿疾。真能了解而合法修习,久而久之,自然可以体会到内脏气脉震动的效果。”此言可谓振聋发愦。

       我们知道,ā音在发声时恰恰振动的是人体的胸部,而胸部正中则为中医经络学所称的膻中穴,即道家养生学所说的中丹田,藏密瑜珈学派所称的胸轮,同时也就是西方医学所说的胸腺。此穴位或说是胸腺,对于人体的健康与长寿有着直接的重要关系,而ā音的音波振动可激发该腺体的生命活力,使人增进健康,延缓衰老。歌唱演员和戏曲演员每日清晨练声时,都是从“ā”音开始,长期习练,确为有益。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无论从哪个层面上讲,阿弥陀佛都该读作“ā弥陀佛”。然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不仅绝大多数影视剧中都把阿弥陀佛念成“ē弥陀佛”,就连极具权威性的《辞源》、《词海》这两部工具书也都将阿弥陀佛的“阿”注音为“ē”。难道这样一个本来并不复杂的问题,还要继续以讹传讹下去吗?有意思的是,道教的道友们见面问候时,通常採用中国传统礼节,抱拳拱手,口称“无量佛”或“无量天尊”,指的就是阿弥陀佛,而此种称谓,倒在有意无意间避开了“ā”“ē”之争的困惑。

       言归正传,佛教信众的合掌致意,并非中华本土固有的礼仪,而是远从古印度次大陆伴随佛教而传到中国的。古印度的传统礼仪方式就是见面合掌致意,相互问候一声“你好”。这一方式也被古印度佛教僧侣所採用,并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观音义疏》上说:“合掌者,此方以拱手为恭,外国合掌为敬。手本二边,今合为一,表不敢散诞,专至一心。一心相当故,以此表敬也。”显然,左右两手掌十指相合,所表示的意思就是心意专一,决不散漫。

       需要指出的是,合掌并非仅仅两掌十指相合这一种方式,还有一种合掌叉手也很常用,就是藏地密宗的金刚合掌,即两手掌相合而十指交叉。《观无量寿经》所说“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就是这种礼敬的方式,这种方式比一般的合掌表达出更坚定、更虔诚、更恭敬的信念。密宗中的合掌方式共有十二种之多,其他如坚实合掌、虚心合掌、反叉合掌、复手向下合掌等,因不被大众所习用,故不赘述。

 

       跪拜是佛门礼仪中的大礼,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即已有之。《楞严经》记述:“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作是语已,五体投地。”说是阿难尊者在法会上,从座位上站起身,裸露出右边臂膀,以右腿膝盖着地,双手合掌表示谦恭、礼敬,向佛祖求法解惑,说完这些话后,便以身体的五个部位匍匐于地。五体投地是古印度最高级别的致敬方式,也就是以两肘、两膝及额头同时着地。

      《圆觉经》记述了另一种跪拜礼——“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这里说的跪拜礼与上述有所不同,而是文殊师利菩萨用头顶触碰佛祖的脚背,围着佛祖绕了三圈,然后在佛祖面前,庄重地挺直腰身,两掌相合,十指交叉,请佛为大众说法,之后三次致以五体投地大礼。

      佛祖涅槃后,古印度僧人在佛像前仍持这种跪拜礼节。《释门归敬仪》曾记载:“今见梵僧来至佛前礼者,必先褰裙,以膝拄地,合掌长跪,口赞于佛,然后顶礼。此乃遗风犹在,可准用之。”因此认为,汉地僧侣亦可以此种方式礼拜佛祖。

       经过千百年的传承,汉地寺庙僧人通常跪在蒲团或拜垫上拜佛,先合掌致礼,再弯腰叩首,一次、两次、三次,叩首时两掌上翻,掌心朝上,以示手捧佛足之意,这颇有些中西合璧的意味。其中,跪拜时使用蒲团或拜垫,以及三叩首属于汉地方式,而合掌及掌心朝上该属古印度的“舶来品”。

       藏传佛教僧侣、信众的跪拜保留了更多的古印度特色,他们在拜佛时採用的便是五体投地式的礼节,亦称磕长头,磕等身头。跪拜时,先合掌致礼,然后屈身向前,全身扑地,两手举起,手掌上翻,其动作幅度很大。

       在藏地,时常可见藏传佛教的朝圣者一路磕着长头,经年累月前往心中的圣地布达拉宫。布达拉是梵文“普陀罗”的变音,为观音菩萨第二刹土。这些朝圣的喇嘛或信众,肘部、腿部、胸部及双手均以牛皮或厚帆布护住,两只手掌往往再套上木板,一个长头接着一个长头磕下去。他们神情庄重、旁若无人地向前磕,不避风霜雨雪,一直磕到供奉观音菩萨本尊的布达拉宫,其虔诚与坚韧,令观者无不惊叹。

       时值今日,在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在日本、韩国、越南,以及印度、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合掌致意仍是佛门释子及广大信众相互问候致敬的一种常用礼仪方式,并以此表示慈悲、友善与利乐有情众生的美好意愿。

 



————————  END  ————————
广告




点击华人会广告图片可下载华人会APP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欢迎关注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网站


欢迎关注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微信公众号

欢迎惠顾广告!
联系电话:胡宪  514-246-3958,胡海  010-1590106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