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
半生幕府饶汉祥
作者:夏新民
鄂东广济,吴头楚尾,人杰地灵。
晚清民初,饶汉祥、居正、郭泰祺、刘文岛、张导民,“广济五杰”横空出世,此乃钟灵毓秀,绝非偶然。
可惜五杰中的饶汉祥,半生幕府,纵横捭阖,却在不惑之后病逝于家乡,未闻天命。
饶汉祥,字苾僧,号质含,别署珀玕。湖北广济人。少小聪颖好学,博览多通。16岁中县案首,20岁中举。两年后,清廷废除科举制度,他投考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前身),金榜题名,高列第二。但他拒读,当年赴日,入法政大学深造。
法政大学是位于日本东京都的一所著名的私立大学。其前身乃成立于1880年的东京法学社。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聘请巴黎大学教授Gustavw Boissonade博士来日,由其率门生在该校设计一套崭新的教育体系,并由日本“法学元祖”箕作麟祥在该校掌门运行。
Gustavw Boissonade博士是法国近代史上,法律文件的主要起草和编纂者。而近代汉语中的法律术语,“宪法”、“权利”、“义务”、“动产”等等,都由箕作麟祥从法语中引进原义,并将日语中的汉字符号,一一给以对应,以后流行中国。
该校被誉为近代中国法学人士的摇篮。其代表人物有宋教仁、居正(“广济五杰”之首,曾任民国最高法院院长)、沈钧儒、董必武(中共创始人之一,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胡汉民、张知本(曾任民国司法部长,武汉大学创办人之一)、范源濂(曾任民国教育部长,清华大学与南开大学创办人之一)等等。
饶在此受教两年,耳濡目染,为其日后幕府操觚染翰,浸润了法理的浓墨。
1907年,饶汉祥回国,不久赴闽,任学务所视学近三年。武昌起义爆发,他应邀来到武昌,以如椽巨笔,写出了《致全国父老书》。该文警句迭出,轰动一时。并以此奠定了其天下第一骈文高手的基础。其文有句:
“...本政府用是首举义旗,万众一心,天人同愤,白麾所指,瓦解山颓,故一二日间,湘、鄂、赣、粤同时并举,皖、宁、豫、陕亦一律相应。而西则巴蜀,已先克服,东南半壁,指顾告成。是所深望于十八行省父老兄弟勠力共进,相与同仇,还我邦基,雪我国耻,永久建共和政体,与世界列强并峙太平洋之上,而共用万国和平之福。”云云。
陈永正先生评说此文,“堂堂之阵,正正之旗,具见开国气象。”胡可先先生评曰,“该文沈潜于汉大赋与唐四六之间,子安之整饬,宾王之犀利,子厚之峻洁,融入表里,故能出神入化。”汪梦川曰,“假民族革命之名而行政治革命之实,亦造时势者不得不然。故激情所致,理容有偏。民气可用而不可侮,可谓也哉!”以上今人评说,实乃的评,绝非过誉。此乃后话。
张振武案发,黎元洪借袁世凯之刀,不经公开审批,在不到5个小时之内,取张振武之首,解除其心腹之患,引起国人震惊!
黎如此精心算计,哪里逃得过袁世凯的法眼?此时的袁,肥硕头大,精明过人,他不愿意冤此大头!
案发次日,下午4时,袁世凯邀请参议院湖北议员刘成禺等四议员前往密谈,强调张案的发生,完全依照黎元洪的意思办理。参议院对黎极不见谅。顷刻,黎元洪为千夫所指,坐卧不宁,随即给袁大总统通电请辞,洋洋洒洒,约二千五百字,不忘历数张振武十四大罪状。其电略云:
“连日函电纷驰,诘难群起,前电仓猝,尚未详尽。报告政府书,复未赍到,诚恐远道不察,真象愈湮,敢重述梗概,为诸公告。”
“……元洪数月以来,踌躇再四,爱功忧乱,五内交萦,回肠九转,忧心百结,宁我负振武,无振武负湖北,宁取负振武罪,无取负天下罪,刲臂疗身,决蹯卫命,冒刑除患,实所甘心。……伏思元洪素乏丰功,忝窃高位,爱民心切,驭将才疏,武汉蠢动,全楚骚然,商民流离,市廛雕敝,损失财产,几逾巨万,养痈成患,责在藐躬,亡羊补牢,泣将何及?洪罪一也;洪与振武,相从患难,共守孤城,推食解衣,情同骨肉,乃恩深法弛,背道寒盟,瘏口罔闻,剖心难谅,首义之士,忍为罪魁,同室弯弓,几酿巨祸。洪实凉德,于武何尤?追念前功,能无陨涕,洪罪二也;国基初定,法权未张,凡属国民,应同维护,乃险象环生,祸机迫切,因养指失肩之惧,为枉寻直尺之谋,安一方黎庶之心,解天下动庸之体,反经行政,贻人口实,洪罪三也。有此三罪,十死难辞,纵诸公揆诸事实,鉴此苦衷,曲事优容,不加谴责,犹当跼天蹐地,愧悔难容;况区区此心,不为诸公所谅乎?……请大总统宣示天下,俾晓然于功罪之不掩,赏罚之有公,斗室之内,稍免疚心。泉台之下,或当瞑目。临风悲结,不暇择言,瞻望公门,尚垂明教!”
此文,当然是黎府奇才,行文恣肆的饶氏捉刀。可谓“大声鞺鞳,一气呵成。”(尙永亮语。)诚如今人徐晋如先生语,“饶文气胜于理,即后世宣传 文字之首范也。”然,后世宣传文字,与饶氏“情致缠绵,摇曳多姿,不复见徘偶之迹。”之华章(张仁青语),云壤之别。晋如先生当然心知肚明,这也是后话。
那边厢,黎请辞电话音未落,鄂地士民即通电全国,“痛责参议院并请坚留黎公。”原电略云:
“湖北自起义以来,无日不在惊涛骇浪之中,赖副总统镇摄得宜,得以秩序晏安,市廛不扰。……乃自京电传来,元恶枭首,父老子弟方庆更生,苏峻诛而晋室安,元浩禽而蔡人乐。盖自民国成立以来,伸法权,快人心,度未有逾于此一举者。端在大总统之英断,副总统之沉毅,奠鄂境于苞桑,厝邦基于磐石,功在百世,夫复何疑。不图参议院诸公自逞私臆,首发责言,提出质问之书,将成弹劾之案。侧闻副总统并已电京辞职。连日鄂中大局岌岌,复有机陧不安之象,悲夫!……殊不知推翻专制,非振武一人之功,破坏共和,实振武一人之罪。况乎功小罪大,功少罪多,在副总统已宽不一宽,在民国亦逭无可逭。……伏乞大总统一面切实慰留,一面广为开导,乃望参议院诸公及湖北同乡诸京官主持公论,勿惑浮言,以福鄂人,以安民国。临风跂望,不尽欲言。”
紧接着,“鄂军界诘责议员函”接踵而来。其函亦略曰:
“梗电谅达,阅参议院十九日记事录,刘议员成禺、张议员伯烈演说,淆乱是非,颠倒黑白,违反人民意思,亵渎副总统威严,且近闻一击不中,复行弹劾,同人目裂发指,悲愤填胸。张、方之诛,系是吾鄂军界同人再三开军法会议,依鄂军暂行刑令第五十七条,全体议决宣告死刑,电请大总统正法。……伏法以后,廛市不惊,道路相庆,民心国法始得伸张。……此次振武本以军人判以军法,为民除害,为同人职分应然,同人粗鲁武夫,但知有国不知有其他。贵议员如必欲弹劾,请将梗电所驳各款,限于电到廿四点钟内逐一答复,同人如有一字之诬,刀锯斧钺悉加同人,贵议员如有一字之诬,刀锯斧钺亦必当有受之者。不然,贵议员无理取闹,借端复仇,是欲因个人密切关系陷我国于危地,同人具有天良,不能容振武余党,靦然为吾鄂代表,无怪同人严重对待也。相见不远,尚其勖哉!”
上述电函,刀光剑影,寒气逼人,直指在京鄂籍议员。而武汉三镇军政士民行为的背后,无不留下饶汉祥帷幄运筹的身影,路人皆知。不久,风波平静。黎元洪得以抽身而出,饶汉祥功莫大焉。
(以上,参阅拙文《张振武案外风云》)
黎元洪与家人
以后的日子,黎元洪几次沉浮,饶汉祥不离不弃,如影随形。这其间,饶汉祥曾为杜月笙所撰楹联,为杜所喜,一时亦传遍大江南北。
1923年6月,黎元洪于第二任民国大总统职上,被迫辞职,寓居津门,不久赴沪,受到海上闻人杜月笙的热情接待。
杜月笙,出身寒微,崛起市井。仗义疏财,敬文重诺。他在上海滩,给已结束政治生命的的黎元洪,非同寻常的礼遇。
他扫榻相迎,将自己在杜美路26号的一套别墅,让黎在此安心居住。黎投桃报李,送上百年名联到杜府上,撰联者,非饶汉祥莫属。那联曰:
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杜在民族大义面前,表现出色。多年以后,他滞留异乡。临终前,曾给家人留言说,“余朴实无文,生平未尝参加实际政治,然区区爱国之怀,不敢后人。”仅凭这句话,杜月笙担当得起饶汉祥此联。
但奉系将领郭松龄,却当担不起。
1925年11月,郭松龄短暂访日后回国,举兵倒戈。他挥师北上,反对张作霖,打的是“清君侧”旗号。他要张作霖罢免杨宇霆,并要少帅张学良取其父而代之。行动之前,郭做了三件事。分别是,与日本人联络,要求他们在这场奉军内争中,保持中立;与冯玉祥签订密约,一起倒张;延揽人才,将饶汉祥、林长民等一干才俊,招致幕下。
那时,饶汉祥正在天津养病。郭松龄派其秘书齐世英(齐邦媛之父)去黎元洪官邸,邀请饶汉祥出山,捉刀代笔,传檄天下。饶以天气太冷,身体欠佳,欲推明春赴行。齐将天津所见饶的窘况告知于郭。郭即以一万大洋相赠。饶立刻随齐来到起兵举事的滦州。同时来到滦州的还有林长民(林徽因之父)。
事后来看,林饶二人此番错误投向,铸成大错。而同时应邀却婉拒的王正廷,918事变后,从彼时的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席位上退出,以后淡出政界,从事奥运事业,得以善终。也是后话。
饶林二人来到滦州,从11月22日起,郭松龄连发三道通电,声讨张作霖。通篇骈文,一如饶汉祥往日风格,用字古奥,用典冷僻。其电略云:
“张上将军钧鉴:松龄渥承殊遇,擢长兼师,职在服从,义当报称。虎头食肉,万里不辞;马革裹尸,死而无悔。何敢苟安求免,不恤孤恩。顾仰体钧座偃武之衷,俯察辽民被兵之祸,治乱绝无二门,仁勇不可两全,畏罪不言,负心更甚,窃为钧座披沥陈之。”
“…年岁兴戎,现金告匮,钱钞滥发,价格日亏,外币潜乘,寰省殆遍。”
“天祸中国,内乱迭寻,同类相残,甚于仇雠,敦无人心?而竟出此。推原祸始。不过一二穷兵黩武之人,为求一己之私欲。欲逐残民以相逞。”
“汉卿(张学良)车长,英年踔厉,识量宏深,国倚金汤。家珍玉树。干风云而直上,历雷雨而弗迷。松龄夙同袍泽,久炙光仪,窃愿遵命劻勷(rang),竭诚翊佐,更张省政,总制辽疆。”
“松龄等此次…班师出关,请将祸首杨宇霆即日罢免等情。业经通电宣告。想蒙台览。…查杨之为人,残忍成性,阴险万状,排除异己,嫉妒老成。…乃杨督甦(同苏,笔者注)之后,遍树私党,滥用职权。苛敛民财,殊求无厌。…以致甦人言及奉军,无不切齿。…一俟将祸首驱逐之后,即行率同部曲,屯垦边境,以固国防。如有妄肇兵戎,操戈同室者,松龄等即视同公敌,力与周旋。倘有包藏祸心,侵及三省尺疆寸土者,更必视若寇仇,誓死共抵。区区愚枕,天日共鉴。郭松龄等同叩。”
郭松龄
12月1日,郭松龄又致日本驻华公使备忘录,企图让日在其讨张行动中保持中立。备忘录曰:
“北京日本使馆芳泽公鉴:此次敝军回奉,本意在顺纳民意,主持和平。对于外侨生命财产,以及条约上之权利,极力尊重保护各节,业已叠电奉达,谅邀台览。惟是东省与贵国比邻,经济关系,尤为密切。诚恐贵国商民或有不了解敝军行动之用意,群怀疑虑,致有不安。特此敬请转达贵国居留官民,凡两国条约上之权利,一律尊重固不待言。即一切贵国私人对于省政府经济契约或与敝国人民合办实业等项之合法事业,一律照前继续有效。”
郭军之前进展,颇为顺利。12月15日,郭松龄已率军抵达新民屯(原辽宁省辽中县辖镇,今属沈阳市辽中区),沈阳咫尺可望。张作霖早已张皇失措,等待吉、黑救兵。但令郭松龄没有想到的是,战局形势,风云突变。
冯玉祥
首先,与其秘密签约的冯玉祥部队,没有施以援手,坐待事变。其次,日本人介入,发出通告,令交战双方不得在其警戒线附近作战,并愿出面调停双方。这显然对当时处于守势的张作霖有利。再其次,进入兴城以后,郭松龄面对的是少帅张学良率部抵抗的部队。这使得郭的出师之名,顷刻化为乌有。郭部将领大都是少帅旧部,张学良利用日本人电话,直接与旧部将领通话,郭部军心已经大乱。加之,张作霖的吉、黑援军拍马赶到。“讨逆军总司令”吴俊升率骑兵将郭部冲散得七零八落。郭松龄夫妇二人化妆逃跑,被吴抓获,就地枪决。
此刻,郭松龄部队已作鸟兽散。林长民在逃跑中中弹身亡。齐世英派一名勤务兵护送饶汉祥出逃,途中被奉军抓获。奉军问饶是何许人也?勤务兵说是师爷。饶答,一个写字的人。奉军看饶精神萎靡,衣冠不整,只当是一个普通的师爷,放其逃去。
时人有诗,评论林饶二人在郭松龄发难事件中的命运,其诗曰:
谋国由来籍股肱,衰迟兵马本难胜。
沙场归骨林宗孟,绝域生还饶宓僧。
塞上折冲宜有待,军前磨盾果何曾?
凄迷双栝题门处,同为佳人一拊膺。
饶汉祥自那次事件以后,在华夏大地,从此一蹶不振。一年多后,在家乡广济阖然病逝。文星陨落,举国哀叹。死时,年仅44岁。
编辑:胡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