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
全站LOGO右侧VIP广告[2017-01-27 00:33:01]
网站首页 时事新闻 高新科技 金融财商 法苑说法 共生学堂 漫游天下 行走中国 专家论坛 精英专访 中华国粹 医疗卫生 文学园地 Photo 视频 News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漫游天下  >> 查看详情

漫游天下

【有感而发】 请在异乡好好活着

来源: 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  日期:2019-03-29 11:52:05  点击:17410  属于:漫游天下
 
【有感而发】
请在异乡好好活着

作者:胡宪

 

        昨天为一名自杀身亡的移民同胞整理遗物,心情沉重。
        数月前接到警方电话,说在百多公里外的三河发现一具男性尸体,经侦查确定是加籍华人,因抑郁症自杀,本地无亲友,唯一线索是房东提供的一个中国内地号码。因死者曾借用过房东的电话。
        警方请华社帮忙。
        电话打过去,接听的是死者的妹妹。
        可怜她父母早逝,兄妹相依为命。如今哥哥不明不白客死他乡,直叫亲妹痛断肝肠……
        想送哥最后一程,可签证办不下来,而遗体已不能再放……
        每每跟小妹通话,她在那头哭泣,我在这头神伤……

        这是第三次卷入处理后事的悲凉,第三次感受鲜活生命的无常。可却是第一次受托翻查逝者的照片和笔记,恍惚中,一个尚未走远的孤魂投来不舍的幽芒……

        三个死者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男士,都是孤身一人在海外漂泊,都在瞬间把国内亲人打入十八层地狱,都因非正常死亡只能由自家吞下苦果……

        我想说:异乡的人啊,请你好好活着!


 

        去之前我以为只是又一个相似的故事,可眼前的事实却让我大吃一惊。

        谁能想到,一个没工作没家庭没朋友,精神错乱,靠救济过活,连电话都没一个,死后还欠着房租的潦倒汉,生前竟是志向远大,文理兼修,才华横溢,相貌俊朗的精英一员?

        齐腰的材料显示,这人93年出国留学,美国知名大学理工科硕士毕业,至少会五种语言,精研中日韩及欧洲古代史,热爱古典音乐,至少写过或发表过上百篇时政论文……
        那流畅的文笔,简洁的注脚,工整的字体,还有几十本笔记的序号,无不显示主人有良好的治学习惯,且十分珍惜自己每一刹那的灵感和每一页手书的文稿。

        那些专业公式我看不懂价值几何,但绝大部分是文科内容,或平铺直叙,或哲理深奥,或激情浪漫,或冷峻犀利,都吸引我继续读下去……即便有的观点与我相左,即便一些用词比较粗鄙。

        这是一个人活生生的思想呀!应该是学问者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不难想象,为诞生这些作品,主人曾熬过多少黑白不分的苦日子,耗尽多少高速运转的脑细胞……
        可现在,它们只是地下室里一堆被人催我清理的垃圾。
        一台完好的笔记本电脑,和乱七八糟的书本杂物挤在一口大黑箱中彼此折磨,电源线还连着,不知承载着多少秘密……
        那海量的、诱人的书籍和光盘,像一夜沦落为奴的贵族,躲藏在楼梯间的角落瑟瑟发抖……
        明天它们将不复存在,不知那大喊倒霉的房东将把它们扔去何处……

        我好想问他:当你生无可恋,可曾想过你唯一的亲妹?
        你如此结束自己的生命,可对得起含辛茹苦生你养你的父母?

        异乡的人啊,请你好好活着!

 

        华人们都说,像他这样的,根本就不应出国,更不该移民。
        西人们大惑不解:既然在这儿不开心,干嘛不回去中国?

        我同意此说: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出国的,特别是中国的男人。
        中国的男人不如中国女人有韧性,能随遇而安。
        中国的男人,尤其是学历高的,普遍好高骛远,自命不凡。
        出国后,一旦碰壁,便心灰意冷,往往一蹶不振。
        他们高不上低不就,缺乏应变力,再加上好面子,最容易出问题。

        一个工程师,出国三年,没找到固定工作,在一次打零工时意外死亡,拿不到任何赔偿。我去他生前租住的房间,空荡荡,只有几本成人杂志散落在床上……
        可怜他当教师的父母前来收尸,万没料到,他们优秀孝顺的独子在“人间天堂”加拿大竟活得如此凄凉……

        还有的人,背负了故乡太多的重担,或看了中国太多的负面,觉得自己回不去,也不想回了,因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局。
        感觉无路可走,是抑郁症患者自杀的重要缘由。

        有人说这种人恃才傲物,性格乖张,抱残守缺,孤芳自赏,害人害己,不值得去帮……
        可他出国26年,从美国到加拿大,难道一直都是这样?
        按理说,既有专业文凭,又有语言优势,不管是在这边,还是回国,都不难有一份体面的生活。
        是什么让他乱了自我,迷了方向,越走越偏,自取了灭亡?

        粗览他的文字,捕捉到一些迹象:
        第一、他不爱自己的专业。除了课堂笔记,他几乎所有的藏书和手稿都是文史类的。一个选错了专业,又无法回头的人注定不会快乐,假若他不懂得怎么解脱。
        第二、他思想偏激。一个心中只有恨意的人往往抗拒阳光,最易产生“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狂妄。从愤世嫉俗发展到离群索居,结果就是与社会越来越脱离。
        第三、他自相矛盾。他一方面把自己看成旷世奇才,一方面诋毁自己的炎黄血脉。一个把自己和祖宗分裂开来的人,肯定是看不到精神的来路,又怎能给灵魂找一个堂堂正正的归途?


        一个人走了。虽不认识他,但心里很难过。
        朋友劝我放下,说这样的病人很多。
        可我希望他是最后一个。

 
 
        有几个问题挥之不去:
        一、关于守望相助。当我知道这人的祖籍时,曾向本地最大社团之一某省的同乡会打听。可问来问去,竟没人听过他的名字。
        他在报上发表过不少文章,虽用的是笔名,但说明他与社区并非没有联系。
        他在蒙特利尔生活了20多年,相信一定有人认识他,如果公布他的照片,定会有人诧异惋惜,因为好久没有他的消息,却从不曾把他想起……
        我在想,假如,我是说假如,假如有人知道他生了病,能抽空去看看他,和他说说话——比如:他之前一起工作的同事,他曾加入的某协会会友,还有送过他一张签名相片的漂亮女子——他会不会就不至于万念俱灰,走上绝路?
        我们来到西方,学会了尊重他人隐私,也学会了对他人他事不关心、不打听、不打搅,不干涉;学会了,你若有事来找我,我会尽力帮助你,若你不相求,我便不伸手……
        可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孟子·滕文公上》)的传统呢,是应丢弃,还是保留?
        有时候,一个看似“多管闲事”的电话,一句像是“自作多情”的问候,就可能救下一条人命。我亲身经历过。


       二、关于“报喜不报忧”。华人认为“报喜不报忧”是一种美德,特别是对关爱自己的亲友。         不管遇到什么难事都自己来扛,不管有多少苦水都吞进肚里。
        可这真的好吗?
        假如,我还是说假如,假如这位逝者告诉妹妹自己生了病(假如他看过医生),妹妹一定能给他最贴心的照顾。他们兄妹情深,从最后一封写给妹妹却没发的信中可以看出。
        假如他让妹妹了解到自己有厌世情绪,他的妹妹就不会闻噩耗如同雷击,明明哥哥在死前头天还通过视频……
        还有那位工程师,假如他如实告诉父母自己在这边混得不好,他的父母一定会说:那就回来吧,儿子……
        我也对父母报喜不报忧,但会把烦恼和困难告诉朋友。
        几十年来,朋友是我的避风港,也是我的“垃圾桶”。我们彼此关照,风雨同舟。由于从不孤单,所以勇往直前!


       三、关于防微杜渐。对于抑郁症人们有传统观念上的歧视和偏见,这造成病人讳疾忌医,家人也不愿承认。弄不好就贻误了时机,导致不可逆转的悲剧。         其实,抑郁症作为生理疾病的一种,是可以治愈,甚至可以自愈的。
        专家指出,自杀过程是渐进式的,一般经历:产生自杀意念~下决心自杀~行为出现变化+思考自杀的方式~选择自杀的地点与时间~采取自杀行为。
        当一个人觉察到自己有厌世情绪或自杀倾向时,应当及时自我调整,比如立即全面改变生活环境,尝试新的事物,有条件的可探亲访友、去外地旅游,或者求医问药,在多数情况下是可以转危为安的。
        另一方面,如果发现亲友情绪不对,应及时采取行动,比如给予关怀、劝慰、建议看医、加强警惕等等。我认识的一位患者,深夜寻死,就是被警觉的弟弟追上救回来的。现已基本痊愈。


       四、关于信仰寄托。几年前,一女友遭遇婚变,寻死觅活,三天两头深夜打我电话痛哭倾诉,甚至歇斯底里,我日日担心她会崩溃……后来她加入了教会,有了信仰,有了牧师,也有了兄弟姐妹。再后来,她进了唱诗班,不到一个月,整个人焕然一新。        

        终于可以睡踏实觉了,我对教会充满感激!
        基督教和佛教都不鼓励人自杀,而是教人善待生命;都主张人身难得,要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都践行抱团取暖,亲如家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正教信仰,对抑郁症患者有积极的作用。

 
 
        这两天,我紧张兮兮地满世界找一个新交的朋友,因她也得过抑郁症,已三个月没联系,我打她电话没人接,发她微信没人理……
        我会继续找下去。不怕人说讨厌,也不怕闲言碎语,只怕错过追悔莫及的万一……

        最后还是想说:异乡的人啊,请好好活着!



 
————————  END  ————————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欢迎关注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网站

欢迎关注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微信公众号

欢迎惠顾广告!联系方式:电话  胡宪  514-246-3958,胡海  010-1590106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