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
全站LOGO右侧VIP广告[2017-01-27 00:33:01]
网站首页 时事新闻 高新科技 金融财商 法苑说法 共生学堂 漫游天下 行走中国 专家论坛 精英专访 中华国粹 医疗卫生 文学园地 Photo 视频 News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精英专访  >> 查看详情

精英专访

“我是中国的女儿” ——记中国侨联顾问、国际著名活动家、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陈香梅

来源: 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  日期:2018-04-06 22:13:40  点击:12112  属于:精英专访
编者按:3月30日,传奇女性陈香梅于华盛顿家中溘然长逝,享年94岁。特转发王学信先生2007年的专题文章以示深切悼念。
 
文/ 王学信
 
    2005年9月6日至11日,国际著名活动家、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抗战时期援华的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司令陈纳德将军的遗孀陈香梅女士不顾八旬高龄,专程来到昆明参加云南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六十周年系列活动。
    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的陈香梅女士所到之处,受到各界民众的热列欢迎,而昆明也是她魂牵梦萦之地。正是在这里,19岁的她毕业于昆明大学,并成为中央通讯社第一名战地女记者,而她接受的第一项采访任务,就是去第十四航空队总部采访赫赫有名的美国飞虎将军陈纳德。谁也没想到的是,这位年届“知天命”的将军四年后竟成为她矢志不渝的丈夫,而他们之间颇具传奇色彩的婚姻随之成为中美历史上一段令人难忘的佳话。
    如今,作为第一位进入白宫的华裔女性官员和素享美誉的“中美民间大使”,作为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和美国运输与通讯国际公司总裁的陈香梅,她对养育自己的祖国始终一往情深,近年来尤为关注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大业,关注中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关注祖国中医药事业如何走向世界……
“我不能在祖国受难时离开她”
    1925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正是中国一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一阵响亮的婴儿啼哭声从北京协和医院的产房传出来,陈应荣先生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了。外祖父廖凤舒先生很喜欢这个眉目清秀、哇哇大哭的外孙女,给她取名香梅,寓意自然是凌霜傲雪,香满人间。
    陈家系广东南海书香门第,香梅的父亲陈应荣少年时即出国留学。陈应荣自小聪颖好学,过目成诵,加上负笈英美时刻苦攻读,先后获英国牛津大学法学博士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后,他当过大学教授、报刊编辑,后来成为职业外交家。香梅的外祖父廖凤舒与廖仲恺是亲兄弟,先后出任驻古巴公使和驻日本大使。母亲廖香词也很早就步出国门,在英国、法国、意大利读书,专攻音乐和美术,有颇为深厚的艺术修养。
    在家庭的熏陶下,陈香梅从小便喜爱读书,尤其酷爱文学,5岁时竟读起了《红楼梦》,此举令全家大为惊异。在外祖父家,小香梅度过了她天真烂熳的童年,那是一段无忧无虑、让人怀念的岁月。然而,好景不长,1937年的“七·七”事变将大半个中国变成血与火的战场。小香梅随全家流亡香港,不幸的是年仅45岁的母亲在颠沛流离中染病辞世,,而父亲远在美国任职,十几岁的小香梅便和姐姐一道挑起照顾4个年幼妹妹的重担。
    1941年12月7日,日军对美国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一手挑起了太平洋战争,日寇的铁蹄随即踏入香港。香梅和姐姐带着四个妹妹随着流亡的人群又逃往内地,一路上担惊受怕,忍饥挨饿,目睹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无尽苦难,心中燃起无穷的怒火。她们艰难地跋涉了几千里,辗转澳门、广州、桂林、重庆,最后到了昆明。在美国的父亲得知她们姐妹的情况后,便安排他们前往美国,小香梅拒绝了,她说:“我不能在祖国受难时离开她,我要工作,要尽我对祖国的责任!”于是,她一个人留了下来。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做一名战地记者”
    194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正在激烈进行,刚刚从云南大学毕业的陈香梅来应聘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中英文战地记者。论中英文功底和工作能力,显然,她都是合格的人选,然而,她偏偏是个女孩子,这使分社主任陈叔同先生顿时十分为难,因为当时的中央通讯社尚无录用女记者的先例。陈香梅激愤地说:“陈主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妇亦何能无责?古有花木兰代父从军,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央通讯社为何还要对女孩设置樊篱?从香港沦陷后,我们姐妹流亡几千里来到了昆明,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做一名战地记者,为抗日出一份力。”她的爱国激情感染了陈主任,也打破了中央通讯社以往的惯例,于是,她成了该社第一名战地女记者。
    一天,正埋头工作的陈香梅被叫到总编办公室,总编向她下达了第一项采访任务:“从明天起,你去采访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司令陈纳德将军,他明天要在总部开新闻发布会。”在陈香梅心目中,陈纳德将军可谓声名显赫,他和他的战友们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机智勇猛,一往无前,让中国的蓝天变成日军飞行员的噩梦,陈纳德也被中国抗日军民誉为“飞虎将军”。
    翌日清晨,在第十四航空队总部会议厅,在众多男士中间出现了一位楚楚动人的年轻中国女性。她眉清目秀,娇小玲珑,一袭旗袍,丝巾雪白,两条小辫上扎着两只黑底白点的蝴蝶结,左手中指戴着显然是母亲留给她的钻戒,恰如玉树临风,吸引住全场与会者的目光。她,就是陈香梅。
    此刻,会议厅的大门打开了,高大英武的陈纳德将军在几位中、美军官的簇拥下走了进来,全场顿时鸦雀无声。陈纳德威严沉稳地扫视了全场后,以他浑厚的美国德克萨斯口音向大家致意:“早上好,先生们”,随后,他又看了一眼陈香梅,接着说道:“以及女士。”在那一刻,陈香梅笑了。
    从此,陈香梅便专门负责报道援华美军和飞虎队的新闻,在她的笔下一篇又一篇既有份量、又有特色的专稿见诸报端,令舆论界同行刮目相看。陈纳德也十分欣赏陈香梅的文笔,每次对香梅的来访便于英雄气概中多了几许柔情。说来也巧,陈纳德未来中国之前便与在美工作的陈应荣相识,且关系融洽,陈应荣不仅向他介绍过自己的妻女,甚至还嘱托他到中国后照顾他的女儿们。而陈纳德的军人气魄和过人胆识,以及他所建立的功勋也像磁石般吸引着她。
“那时候,他非常努力地追求我”
    真是造物弄人,正当两颗心日渐接近之时,抗战胜利了,陈纳德将军奉调回国,陈香梅也离开昆明到上海工作,转眼间,两人便天各一方。不过,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是年年底,陈纳德又返回中国,拟于上海成立民航空运公司,并期待着能与陈香梅再度相见。“那个时候,他非常努力地追求我。”陈香梅忆起当年往事,依然十分神往。他们间的恋情迅速发展,但却遭到陈家长辈以及朋友、同事们的反对。“那时大家对于国际通婚还是不大认同的”,陈香梅说。
    显然,陈纳德并非等闲之辈,战场上是骁将,情场上亦属赢家。他常到陈香梅家来看望,陪香梅的外祖父、外祖母围炉品茗,聊天、打桥牌,并且他这位桥牌高手总是在有意或无意间输给香梅的外祖父。香梅则不断与父亲和继母沟通,期望以亲情填平“代沟”。虽然,陈纳德与陈香梅周围都有不少各自的追求者,然而两人始终忠贞不渝,心中已没有接纳别人的空间。
    1947年12月21日,是个星期天,在亲友们的祝福声中,伴随瓦格纳《婚礼进行曲》的动人旋律,陈纳德与陈香梅手挽手迈入神圣的婚姻殿堂。所有的来宾一齐欢呼、鼓掌,漫天的红绿纸屑撒向这对幸福的新人。令所有与会嘉宾记忆颇深的是,他们切结婚蛋糕所用的刀非比寻常,那是抗日名将薛岳所赠的一把日本武士刀,是薛岳将军在惨烈的常德会战中缴获的战利品。蒋介石、宋美龄夫妇送给他们的结婚贺礼是一对景德镇薄胎瓷台灯和两双象牙筷子,“筷子、筷子,快生贵子”,想起这个江南民俗,陈香梅忍俊不禁,差点笑出声。
不眠之夜,她写下了《一千个春天》
    婚后的陈香梅沉浸在幸福之中,她辞去所钟爱的记者工作,到夫婿主持的中美合作民航空运公司编辑民航空运大队中英文月刊。不久,她随夫婿的民航空运公司迁往台湾,拿起心爱的笔专事写作,协助夫婿撰写了回忆录《一个斗士的自述》。这时,他们已生有一对美丽可爱的女儿,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不幸的是,陈纳德将军因积劳成疾,经医治无效,于1958年溘然长逝,33岁的陈香梅成了新寡。一千个春天对她来说委实太短暂了,因为她和他原本打算长相厮守,直至白头偕老。现实是残酷的,她要独自抚育两个年幼的女儿,然而,她的心灵却又是充实的,因为陈纳德将军给了她和孩子,给了她的祖国太多太多的爱,这份沉甸甸的爱将伴随她直到永远。
    1960年,寡居的陈香梅带着两个不满10岁的孩子踏上夫婿祖国的土地,移居华盛顿。在这里,她将一切从头开始,然而,她又毫无畏惧,尽管看上去她是那么纤弱。
    她在离华盛顿不远的乔治亚城找到一份工作,于是,白天忙着翻译,晚上再去教授中文,稍有余暇便去一位名师那里学习英文演讲。她很忙,但精力充沛,全身仿佛有用不完的力气,她知道,陈纳德将军的在天之灵正深情地关注着她,希望她勇敢地面对生活和未来。不久,她以个人的经历和中国为题,在全美国巡回演讲,受到公众的热烈欢迎。接着,她又在一个又一个不眠的夜晚满含深情写下了《一千个春天》,记述了她和陈纳德将军的传奇婚恋。她的这部英文版婚姻自述,在纽约甫一出版即成了畅销书,仅一年之内便销出了20版。
“我以靠自己的努力创造了自己的天空为荣”
    1963年,肯尼迪总统委托陈香梅到白宫工作,她由此成为第一位进入白宫的华裔女性官员。翌年,她作为支持高华德参议员竞选总统委员会发起人,以华人身份参政,在美国主流社会发挥了积极的影响。1967年,尼克松作为共和党总统竞选人角逐总统一职,陈香梅获尼克松委任为全美妇女支持尼克松竞选总统委员会主席,并兼任亚洲事务顾问。尼克松竞选成功,她被任命为共和党行政委员和财务副主席。
    上世纪70年代后,陈香梅在美国政、商两界更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成为美国主流社会万人瞩目的风云人物。她出任美国飞虎航空公司副总裁,成为美国一家大银行的首位华裔董事,入选全美七十位最有影响的人物;她为里根竞选总统出谋划策,担任白宫出口委员会副主席,两度当选美国共和党少数族裔全国主席兼共和党亚裔委员会主席;她在乔治·布什入主白宫后,继续担任白宫学者委员会委员,并相继出任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美国内政部环境保护委员会委员暨美中航运总裁……
    陈香梅几十年的政、商生涯,颇带传奇色彩,“我以一个中国女人到美国来,有机会参与美国政治,并被委以重任,对我的人生来讲,是非常有趣和有意义的。”她不无自豪地回忆说:“虽然我以陈纳德将军夫人为荣,但我更以陈香梅个人能靠自己的努力而创造了自己的天空为荣,更以在白人的天下无畏无忧地和他们比高下为荣……”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陈香梅总忘不了她那枝生花妙笔,而在她的笔下,生活的感悟、心灵的思考,连同往事的追忆,犹如永不枯竭的清泉,汨汨地流出,以隽秀的文字记述着她所经历的一切。于是,从她年轻时散文与诗的结集《遥远的梦》和小说集《寸草心》,到后来的《往事知多少》、《一千个春天》、《留云借月》、《迷》、《追逸曲》、《春秋岁月》、《春水东流》、《陈香梅自传》……她的中英文著述凡四十余种,而这都是她一个字一个字写下来的,从不倩人代劳。
“我是中国的女儿,美国的儿媳”
    有人曾开玩笑地问陈香梅:“你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她笑着,回答说:“我是中国的女儿,美国的儿媳。”诚然,作为儿媳,她爱美国,但作为女儿,她更爱中国。她说:“在华盛顿那么多年,除了为陈纳德做一些纪念性的事情,比如拍飞虎队的电影、电视剧,还为华盛顿成立罗斯福纪念馆做了很多事。一个中国女人到美国来,能有机会为美国八位总统做事,每个总统都有不同的个性,交给我的任务也是不同的,我觉得人生很有趣。”虽然她在美国紧张而忙碌地工作着,但她的心始终在惦念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华故土,时刻企盼着重回故乡、重返出生地北京的那一天。这是女儿对母亲的思念,这一天,真的那么遥远吗?
    1980年12月31日,一架波音飞机飞越太平洋缓缓地停在北京国际机场,陈香梅走下飞机,回到了她阔别31年的中国大陆。她呼吸着北京异常清新的气息,就像她55年前刚刚出生时那样,一瞬间,泪水充盈了她的双眼。此番北京之行,是她作为里根总统特使秘密访问中国。
    次日即是1981年元旦,在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台湾厅,陈香梅握住了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温暖的而有力的大手。镁光灯顿时闪烁不停,记下了陈香梅人生历程中最辉煌的一瞬,作为海外炎黄儿女,她终于回家了。事后,陈香梅激情难抑地说:“我又寻到了我的根,我不再是浮萍。”
    早在1972年,陈香梅便对尼克松总统访华和其后的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作出过积极贡献。此次她作为美国总统特使与邓小平亲切会晤后,为促进中美关系的不断发展,为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步伐,她不辞辛劳,奔波于美中之间、海峡两岸,在促成台胞往返大陆探亲、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等事宜中,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赢得了多方赞誉。
耄耋高龄的陈香梅依然光彩照人
    如今,已届耄耋高龄的陈香梅依然光彩照人,用她的话说:“其实,女人越老越有魅力。”的确,她服装艳丽,每天上下班,工作之余和朋友一起唱中国式的卡拉OK,跳迪斯科,还每天坚持跳绳三百下到五百下,可谓生机勃勃、充满活力。那么,作为杰出的成功女性,近年来,她更多地关注着什么,并且在做什么呢?
    作为“中国的女儿”,陈香梅对养育她的祖国充满无尽的眷恋与深情,为了中国的发展,她从来都不遗余力。近年来,她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祖国的妇女儿童事业和教育事业,对西部贫困地区的教师和贫寒学子则给予了特别的关爱。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她便成立了“陈香梅教育基金会”,设立了“优秀教师奖”、“优秀校长奖”,成立北师大陈香梅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并由该中心实施“香梅千校工程”。该工程由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提供重要支持,主要面向中国西部,尤其是西部边远地区的学校,通过办学指导、校长及师资培训、教育资源共享、提供奖学金、出国学习及资金扶持等方式,帮助中国发展1000所中小学。除此之外,她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分别设立“全国妇女优秀读物奖暨陈香梅奖”、“陈香梅巾帼创新奖”、“陈香梅电视剧著作奖”、“陈香梅新闻奖”等诸多奖项。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陈香梅在祖国大陆累计捐款已逾三千万元。
    与此同时,陈香梅不辞辛劳,担任了中国海外交流协会顾问、中华全国妇联名誉顾问、中国侨联顾问、中国国家旅游局特别顾问,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沈阳东北大学等著名高校的客座教授。2004年10月10日,陈香梅从海南省副省长林方略手中接过海南省政府的大红烫金聘书,正式成为海南大学名誉校长。
    对中华瑰宝——中医药文化,陈香梅素来极为推崇,为了让中医中药更快地走向世界,为人类的健康与长寿造福,她斥巨资在香港成立了“香梅中医药基金会”,在内地又成立了“香梅中药文化研究会”。有趣的是,早在5岁时便开始阅读《红楼梦》的她,最近又有了新的写作计划,拟将《红楼梦》人物写成系列丛书。经八十余年人生历练,她认为,《红楼梦》人物的命运,蕴涵了一切政治风云背后的人生内涵。那么,这套系列丛书又该有着她怎样独特的视角和叙述、解析方式,我们有理由期待着。
这,就是陈香梅,她永远是中国的女儿,无论昨天、今天,还是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