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
全站LOGO右侧VIP广告[2017-01-27 00:33:01]
网站首页 时事新闻 高新科技 金融财商 法苑说法 共生学堂 漫游天下 行走中国 专家论坛 精英专访 中华国粹 医疗卫生 文学园地 Photo 视频 News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精英专访  >> 查看详情

精英专访

“当代白求恩在行动”系列报道(10)

来源: 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  日期:2018-08-22 22:51:19  点击:12326  属于:精英专访
《当代白求恩在行动》系列报道之十
“白求恩”队伍壮大   老百姓需求增加 
作者:胡宪

编者按:近日,我们发表了记者胡海采写的“分级诊疗与健康中国战略高峰论坛暨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分级诊疗委员会成立大会”报道和胡大一教授《学习白求恩》一文,反响热烈。应读者要求,编辑部重发胡宪撰写的《当代白求恩在行动》系列文章,重温先进人物事迹,弘扬白求恩精神,向高举白求恩精神旗帜、践行为人民服务理想,致力推动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医务人员、专家学者和志愿者们致敬!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为胡宪摄影。
 
      2014年10月12日至24日,以蒙特利尔为基地的“当代白求恩”行动小组继续在中国贫困地区开展义诊、讲学等帮扶活动。自2010年8月被誉为“当代白求恩”的岑颖干医生(Dr. Dominique Shum-Tim)第一次去中国义诊以来,已连续进行了五年,本报的系列报道也进行到了第十篇。我们非常地高兴看到,如今,“当代白求恩”行动影响力越来越深远,志愿者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今年的行动将从贵州省扩大到河南省,“当代白求恩”行动小组的医生,也从心脏外科扩展到眼科和全科。编辑部拟将本次跟踪报道分为三个阶段。
图说:“当代白求恩行动”加拿大团队抵达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 摄影王忠安
 
10月12日温情自在人间 
        北京时间2014年10月12日凌晨,几小时前刚从石家庄“纪念白求恩逝世75周年中国加拿大国际论坛”演讲归来的蒙特利尔大学医学院退休生理专家孙公铎教授又一次失眠了。今天,来自加拿大的志愿者医生将分别在中午12点、下午2点和4点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然后集体搭乘当晚8点15分的飞机前往贵州义诊。怎样才能做好接待工作,让牺牲了个人休假,又飞行了十多个小时的大夫们吃好、喝好、休息好呢?
        事实上,作为自告奋勇来北京“打前站”的孙教授,几天来一直在为此动脑筋。终于,一个大胆的设想形成了。孙教授兴奋得更加睡不着了,他匆匆吃过早饭,乘出租车从北京丰台区疾驰到大调角的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找到中国航空公司贵宾候机室负责人,向他讲述“当代白求恩”的故事。这个故事,他这些年已经讲过无数遍了,每一遍讲述自己都很激动,而他的这份激动每一次都能把听者感染。果然,那位先生二话不说,一口答应“白求恩小分队”的所有成员都可在机场免费享受贵宾待遇!孙公铎教授为国航员工的善举,也为自己“预谋”的成功而再次激动。就这样,先到的大夫得以在舒适的沙发上歇息,后来的医生可以在登机前先吃点更为可口的晚餐。虽然没有一个人是为享受而来,但刚下飞机就得到首都人民深情厚爱,对他们无疑是一种莫大的支持和肯定,怎不叫人身心俱暖?
        孙教授说,他的这个设想其实是受到另一件好事的启发。几周前他还在蒙特利尔为筹措义诊大夫们的国际机票想办法。正所谓“天道酬勤”,忽然接到一位老朋友打来的电话,说有一位在中加两国都有生意的华人企业家回到蒙特利尔,恰好读到《七天》报道他如何发起并组织了“当代白求恩”行动的文章(系列9,题目为“老骥伏枥情系故里”,发表于2014年8月28日第410期),深受感动,主动提出要认捐两张国际机票,并让自己在北京的分公司承担所有外国医生在京的接机、送机、住宿等既费钱又费事的工作。孙教授提出登报鸣谢,企业家婉言谢绝。笔者在北京也得到这家公司周到的服务,但除了知道两个年轻人一个姓史,一个姓张以外,对于公司名称、老板是谁、公司所在地、为什么赞助白求恩行动等等记者提问一概以微笑作答。
 
10月13日 奔赴兴义立即工作
        昨晚小分队到达贵阳(贵州省省会),再与来自上海的第一批专家会合,入住宾馆已经是后半夜了。专门赶来接机的兴义市人民医院王忠安副院长征求大夫们的意见,是否需要多睡一会儿,把进发兴义的时间推迟一个小时。原计划是早上九点出发,下午就接诊病人、安排手术。每个人都很疲惫,有的还在忍受时差的煎熬,但想到那些求医若渴的病人,没有一个人退缩。
        早上见面,相互一问,几位来自加拿大的最多睡了两个小时。麦吉尔大学医学院教授、皇家维多利亚医院心胸外科医师岑颖干是我们“当代白求恩行动”的标志人物。五年来,他坚持到中国最需要的地方义诊,吸引和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加拿大和中国的医学专家加入进“当代白求恩”行列。这天,他最后一个出现在餐厅,笔者知道他是太累了。谈话中记者了解到,月前他应加拿大一家慈善组织的邀请,去中国福建省做手术,有的病例“very tough”(非常艰难),回到蒙特利尔后一天也没有休息,立即投入工作,而且更加紧密,因为他要提前把本院的手术做完,以便挤出时间参加两项在中国的活动:其一,出席10月1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召开的“纪念白求恩逝世75周年中国加拿大国际论坛”开幕式;其二就是在贵州省和河南省义诊。岑大夫10月10日下午飞抵北京,即刻转去北京西火车站,10月11晚从石家庄返回北京,10月12日12点check-out,20点登机……他的大行李一直随身带着,不知道他是否曾有时间打开。记者明知故问:累吧?岑大夫轻声应答:还好。
        19人座的面包车在高速路上向黔西南奔驰,五个多小时的颠簸中,大夫们大多在酣睡,一片宁静,一路安详。
        兴义市到了,各人拿了房卡上楼,十分钟后大堂集合,又十分钟后就各自在兴义市人民医院对口科室“上班”了。
        岑颖干医生和灌注师Eric Laliberte在贵阳医学院胡选义主任及兴义市人民医院王开标主任的陪同下去胸外科病房为明天的三台心脏病手术做准备;第一次加入白求恩小分队的全科医生应莺大夫在肖仁举主任的陪同下去了急诊室;第一次来兴义义诊的上医骨代谢专家王洪复教授和他的夫人、核医学专家陈可靖教授也被相应学科部的主任接走了……也是第一次来兴义义诊的蒙特利尔皇家维多利亚医院眼科专家陈展强教授(Dr. John Chen)在何元主任的带领下,来到离医院本部约五分钟车距的眼科门诊、病房和验光中心。记者将他定为本次活动的重点采访对象。
 
10月14日发挥专家效应
       “加拿大眼科专家要来了”的消息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在兴义市人民医院内外和互联网上传开,不光患者如潮涌来,眼科的医务人员也是翘首以盼。
        这天,陈展强大夫从早到晚都在门诊部。患者们在楼道里排队,年轻大夫们在诊室中旁听。尽管知道台湾出生的陈展强医生中文不错,还是没有料到,仅用了几分钟的功夫,他就能从容镇定地看起病来。从问诊到检查,从解释病情到开出医嘱,他的谈话语气亲切和蔼,处理意见清晰果断,表现出不容置疑的权威性。
        一位四岁女孩的母亲,离开诊室后眼泪汪汪,神情落寞,记者跟着出去采访。她说,孩子两岁时发现她看东西爱眯眼睛,去医院检查说是弱视,从此走上四处求医的道路。有大夫说要戴眼镜,有大夫说要用仪器……两年来,她跑遍本省和附近省份的医院,常常是后一家医院否定前一家医院的诊治方法,弄得她花了不少钱,却还是六神无主。今天外国专家给孩子做了全面检查,明确指出几点:第一,孩子是先天遗传性近视,尽管在父母这代没有显现,但一定有家族病史;第二,孩子的视力会进一步恶化,眼镜度数可达1000以上;第三,更换眼镜不要太勤,要坚持到看不见了,再换新的;第四,目前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要等孩子长到20至22岁之间,再用激光手术纠正,同时多让孩子在室外活动。“我来这里之前,希望陈教授说我女儿的眼睛可以治好,听说孩子在未来的十多年都要戴着眼镜,有些难过,但心里踏实了。我知道了病因,知道了怎么办,不会再瞎跑,不会再花冤枉钱。我非常感谢陈教授!”
        在楼道,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患者和家属,他们对加拿大专家发扬白求恩精神,来边远地区为老百姓看病表示热忱的欢迎和感谢,对陈教授万分的信赖,希望他每年都来。他们还用实际事例表达了边远地区人民对专家医疗的巨大需求。
        这天陈教授看了40位病人,一开始他还亲手写病历,后来为节省时间才由何主任代劳。
        这天,岑颖干、Eric和当地医生一起,做了三台心脏病大手术;应莺大夫在急诊室接诊。
        中午,以汪忠镐院士为核心的上医校友会北京分会“白求恩小分队”,和由上医校友会会长、解剖学专家彭裕文率领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专家组分别从北京、上海抵达兴义市人民医院,其中包括:周其文,心脏外科专家;王家碧,皮肤科专家;何祖根,病理科专家;刘青,药学专家;钮善福,呼吸内科专家;马瑾瑜,病理专家;曹云,新生儿科主任医师、博士;张轶群,普外主任医师、博士;初曙光,影像学专家等。
        去年,笔者曾为“当代白求恩”援医团队的豪华阵容而感叹,今年的白求恩队伍更加壮大。如果加上即将到来的华为教授和金文泉教授,以及来自贵阳医学院的几名医生,兴义市人民医院可谓专家云集,星斗灿烂,足可载入史册。
 
10月15日学术交流 
        八点半钟,“专家帮扶活动”启动仪式在兴义市人民医院会议室举行,梅天琼书记主持,杨玉林院长致欢迎辞,兴义市人民政府市长王天洋、黔西南州卫计委常务副主任梁龙甫、上医校友会会长彭裕文先后发表讲话,最后由孙公铎教授代表来自加拿大、北京、上海的三支专家团队发言,他介绍了当代白求恩行动开展以来的情况,表达了专家们,特别是老一代医务工作者愿发扬白求恩精神,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贡献余生的伟大“中国梦”。 
       记者追访陈展强医生至眼科病房手术室,他检查了术前病人,视察了手术室装备,观摩了两台手术之后和何元主任一起接受了笔者采访。问他为什么参加当代白求恩行动,陈教授说:“我一直有心参加公益事业,以前也去其他国家做过义诊,但来中国还是第一次。三天来自己感觉很好,让他感触最深的是兴义市和兴义市人民医院不像他预先想象的那样落后,看到中国边远地区的医疗条件和百姓生活的进步,很高兴。这次是第一次来,了解了情况,知道了他们需要什么,以后再来就不会像本次这般有点‘蜻蜓点水’了。”陈教授还在保护病人隐私方面对诊室的设计和管理提出了建议,介绍了国际新药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与何元主任探讨了建立长期帮扶与合作的可行性项目。
陈展强医生(左)、何元主任(中)接受记者采访 摄影:吴冰清
 
        何元主任在采访中对陈教授和专家组的支援,特别是加拿大医生们“时差都还没有倒过来,就带着爱心来解决问题”表示欢迎和感谢。这几天她和陈教授已就医院的现状和急需帮扶的“硬件和软件”进行了沟通。何元主任从医20年,从事眼科18年,是全院资历最高的眼科医师。目前,兴义市人民医院眼科最需要帮助的仪器有:玻璃体切割设备、同玻切配套的激光设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便携式眼部B超检查仪和视野检查仪。急需的技术帮助有:OCT医师,“指导我们完成图像阅片,让发出的报告更加准确,”;验光技师,“指导我们在验光方面的工作。”这方面的需求很大,但验光师大多只经过短期培训。
        采访时在座的住院医师吴冰清说:“由于地区限制,我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学科前沿,陈教授来,对我们的指导作用很大。”
        笔者公布这些信息,希望呼唤出更多的“陈展强”。
        陈展强医生在晚上举办的学术交流大会上做了题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演讲。为了这个演讲,陈教授昨天做了一天的门诊后,又不眠不休地工作了一夜。事情是这样的,陈教授之前已经准备好了演讲内容,但到了兴义后,了解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一个需要妇产科、儿科三个科室通盘合作的大课题。何元主任说到早产儿由于在保温箱里过度吸氧造成的严重后果,甚至终身失明时,心痛得几乎流泪。她希望陈教授利用加拿大专家的身份优势在全院的学术报告会上发出呼吁,“救救孩子眼睛的生命!”
        为了完成何主任的重托,陈教授临时决定改变关于眼底病的主题,连夜上网查找资料,制作幻灯片。由于长期不用中文工作,许多专业词语陈教授必须逐一在网上核对,而他第二天照常去病房工作……他精彩的演讲得到200多位专家和医护人员的掌声,他的爱心和敬业精神,让所有知道内情的人非常感动。
        截稿时间已到,下期将报道当代白求恩小组深入乡间卫生院和在贵阳的义诊行动。
 

 






欢迎关注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网站

欢迎关注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