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
全站LOGO右侧VIP广告[2017-01-27 00:33:01]
网站首页 时事新闻 高新科技 金融财商 法苑说法 共生学堂 漫游天下 行走中国 专家论坛 精英专访 中华国粹 医疗卫生 文学园地 Photo 视频 News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华国粹  >> 查看详情

中华国粹

【共生传媒】禅宗探秘(十一):临济义玄与临济宗 (上)

来源: 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  日期:2020-10-10 06:52:00  点击:13819  属于:中华国粹



点击华人会广告图片可下载华人会APP

 

【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文 / 王学信

 


 

      义玄于黄檗山习禅、修持凡三十余年,得黄檗希运印可,辗转至河北,于镇州(今正定)城东南隅,临滹沱河侧,驻锡临济禅院,临济乃因地得名。时普化禅师先在彼,佯狂混于俗众,圣凡莫测,师至即佐之。

      一日,师谓普化、克符二上座曰:“我欲于此建立黄檗宗旨。”从此广为弘扬马祖道一、百丈怀海、黄檗希运一脉南禅顿法,开宗立派,门庭兴盛,学侣云集。因义玄在临济禅院接引学人时融入自身感悟之禅学理念及教法,举一家宗风而大张天下,后世遂称之为“临济宗”,义玄亦为世人尊称为“临济义玄禅师”。

 

心法无形 随处自由

 

      临济义玄秉承南宗心法精髓,对此常予以特别强调。临济曰:“云何是法,法者是心法。心法无形,通贯十方,目前现用。人信不及,便乃认名认句,向文字中求其意度,与佛法天地悬隔。道流,山僧说法,说甚么法?说心地法,便能入净入秽,入凡入圣,入真入俗。把得使用,更莫安排,方契玄旨。我见处别,外不取凡圣,内不住根本,见彻本法,更不疑谬。”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对学人之疑惑,临济开示:“今时学佛法者,且要求真正见解。若得真正见解,生死不染,去住自由,不要求殊胜,殊胜自至。只要你不受人惑,要用便用,更莫迟疑。如今学者不得,病在甚处,病在不自信处。你若能歇得念念驰求心,便与祖、佛不别。你欲识得祖佛么?只你面前听法底是。学人信不及,便向外驰求,设求得者,皆是文字名相,终不得他活祖意。”

      临济复曰:“你一念清净心光,是你屋里法身佛;一念无分别心光,是你屋里报身佛;一念无差别心光,是你屋里化身佛。此三种身,是你即今目前听法底人,只为不向外驰求,有此功用。”然而,“此三种身,是名言,亦是三种依”,仍属光影,而非究竟,“若是真正道人,终不如是。但能随缘消旧业,任运着衣裳,要行即行,要坐即坐,无一念心希求佛果。”又云:“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着衣吃饭,屙屎送尿,困来即卧。愚人笑我,智乃知焉。古人云:‘向外作功夫,总是痴顽汉。’你且随处作主,立处皆真。一切境缘,回换不得。纵有从来习气,五无间业,皆为解脱大海。”

      临济所阐释之要义是,众生自身与佛无异,具足一切,要觉悟解脱,应回归自身,以心地法门作为用功之处,不可向外驰求。只是不被一切境缘所牵,念念不疑、不惑、不执,一心不生,万法无咎,坚信平常心是道,以无心之态,终可达至生死不染、随处自由之自在境界。

 

三玄三要 妙用机锋

      临济义玄接引、教诲弟子及参禅者的禅法颇为独特,被禅史称为“临济施设”或“临济门庭”。主要为“三玄三要”、“四料简”、“四照用”、“四宾主”,以及“临济四喝”等教禅、学禅理念及方式方法。

     “三玄三要”:僧问:“如何是第一句?”师曰:“三要印开朱点窄,未容拟议主宾分。”

      曰:“如何是第二句?”师曰:“妙解岂容无著问,沤和争负截流机。”曰:“如何是第三句?”师曰:“但看棚头弄傀儡,抽牵全藉里头人。”乃曰:“大凡演唱宗乘,一句中须具三玄门,一玄门须具三要。有权有实,有照有用。汝等诸人作么生会?”

      第一句意为,当你无法以语言描述禅门玄旨时,应不待学人思量,先分出主与宾,占取主动位置。第二句意为,主人的表述要多具机锋妙用,随时以方便法门启发学人。第三句意为,宾主问答,有如木偶戏,主人应随机应变,及时引导。此中所说三玄三要,只是言其多,而非确指。其意为讲授禅法须内涵深妙,要点突出,语言含蓄,蕴藉无穷。北宋汾阳善昭禅师尝作一颂云:“三玄三要事难分,得意忘言道易亲。一句分明赅万象,重阳九日菊花新。”

      临济在黄檗处,尝行脚到三峰,平和尚问曰:“甚么处来?”师云:“黄檗来。”平云:“黄檗有何言句?”师云:“金牛昨夜遭涂炭,直至如今不见踪。”平曰:“金风吹玉管,哪个是知音?”师云:“直至万重关,不住清霄内。”平云:“子这一问太高生。”师云:“龙生金凤子,冲破碧琉璃。”平云:“且坐,吃茶。”

      临济到凤林,林问:“有事相借问,得么?”师云:“何得剜肉作疮?”林云:“海月澄无影,游鱼独自迷。”师云:“海月既无影,游鱼何得迷?”林云:“观风知浪起,玩水野帆飘。”师云:“孤轮独照江山静,自笑一声天地惊。”林云:“任将三寸辉天地,一句临机试道看。”师云:“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莫献诗。”凤林便休。

      上述两则禅门公案,记述临济与三峰、凤林两位禅师的机锋问答,你来我往,相互勘验,甚为精彩。有小释迦之称的仰山慧寂尝评论说:“胜者总胜,败者总败。”从中可见临济三玄三要之精妙处。

 

料简照用 宾主合参
 


 

     “四料简”:师曰:“有时夺人不夺境,有时夺境不夺人;有时人境两俱夺,有时人境俱不夺。”克符问:“如何是夺人不夺境?”师曰:“煦日发生铺地锦,婴儿垂发白如丝。”符曰:“如何是夺境不夺人?”师曰:“王令已行天下遍,将军塞外绝烟尘。”符曰:“如何是人境两俱夺?”师曰:“并汾绝信,独处一方。”符曰:“如何是人境俱不夺?”师曰:“王登宝殿,野老讴歌。”符于言下得旨。

     “料简”又作“料拣”,或“料捡”,有品评、选择之义,指在阐释禅法时,要因材施教。四料简即是依照学人的不同根器及修行见地所採用的四种接引方法。“夺人不夺境”,指对于“我执”,即以自我为实有之观念严重的人,要破除其对自我的执着。“夺境不夺人”,指对于“法执”,即以客观世界为实有之观念严重的人,要破除其对客观世界的执着。“人境两俱夺”,指对我、法两执观念皆重的人,要破除其我、法两执。“人境俱不夺”,对于没有此两种执着的人,也就是已完全证悟者,自然无执着可破。“四料简”的提出,是要求禅师在学人参禅悟道的过程中,根据其具体情况而灵活施教,以便破除我执与法执这两种妨碍证悟真如佛性的错误见地。

     “四照用”:师示众:“我有时先照后用,有时先用后照;有时照用同时,有时照用不同时。先照后用有人在,先用后照有法在。照用同时,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敲骨取髓,痛下针锥。照用不同时,有问有答,立宾立主,合水和泥,应机接物。若是过量人,向未举以前,撩起便行,犹较些子。”

     “照”本为寂照,指般若空观——对客体的认识;“用”本为妙用,指承认假有——对主体的认识。此处的“照”特指夺境,破除法执;“用”特指夺人,破除我执。“先照后用”针对我执严重者,先破除其对外界事物视为实有的观念;“先用后照”针对我执严重者,先破除其将自我视为实有的观念;“照用同时”则是同时破除法、我二执;“照用不同时”为不拘一格,灵活运用。照用之先后顺序,同时或不同时,均视接机时的实际情况临时判定,并无一定之规,目的在于让参禅者真正体悟到“四大无我”,“五蕴本空”的禅学基本理念,从法、我二执中解脱出来,从而为登堂入室的更高境界的修持奠定良好的根基。应该说“四照用”与“四料简”在思路上并无本质上的差异,只是从不同的视角给禅师接引学人提供了更多可操作的方法。

     “四宾主”:师示众:“参学之人,大须仔细。宾主相见,便有言论往来。或应物现形,或全体作用,或把机权喜怒,或现半身,或乘狮子,或乘象王。如有真正学人便喝,先拈出一个胶盆子。善知识不辨是境,便上他境上,作模作样,便被学人又喝。前人不肯放下,此是膏肓之病,不堪医治。唤作宾看主。或是善知识不拈出物,只随学人问处即夺。学人被夺,抵死不肯放。此是主看宾。或有学人应一个清净境,出善知识前。知识辨得是境,把得抛向坑里。学人言:‘大好,善知识’。知识即云:‘咄哉!不识好恶。’学人便礼拜。此唤作主看主。或有学人披枷带锁,出善知识前,知识更与安一重枷锁。学人欢喜,彼此不辨。此唤作宾看宾。大德,山僧所举,皆是辨魔拣异,知其邪正。”

      其一,宾看主,指学人比禅师更有见地。此时应机接物,参叩者胜过禅师,而禅师不懂装懂,还要装模做样。其二,主看宾,指学人见地不如禅师。此时,禅师已得道证悟,而参叩者仍执于言相法境,痴迷不悟,此为禅师胜于参叩者。其三,主看主,指禅师与学人见解在同一层面。在这里,禅师与学人都能准确把握禅机,了知彼此法境言相,双方都不失自家作主。其四,宾看宾,指禅师与学人见解都错,且彼此不辨,难以醒悟。在这里,禅师不仅未解脱参叩者枷锁,反倒添加一副,而学人不予反击,反而沾沾自喜。

     “四宾主”分析参学师生四种类型之不同表现,系对参学中高下真伪实际情况的典型概括。这种对禅师及学人的警示和提醒无疑是很重要的,颇具针对性,并便于把握和操作,亦体现出禅宗在真理面前的平等精神。

 

临济棒喝 以心传心


     “临济四喝”:师曰:“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汝作么生会?”僧拟议,师便喝。

      临济之喝,用意非一,大致可分为四种。第一种喝如“金刚王宝剑”般锋利无比,可斩断学人心中葛藤、烦恼障碍;第二种喝如“踞地狮子”,所谓“狮子一吼,野干(野狐王)脑裂”,震摄邪魔,威猛无匹。此喝主要针对门人卖弄口头禅,小聪明,禅师伺其不备,突发一吼,断其妄想执着,回归正道,亦是一番老婆心切。第三种喝如“探竿影草”。探竿为古时渔具,以鹈羽插杆头,探于水中,待鱼集于一处而网之。

      影草谓渔人以草浮于水中,则鱼集其影,喻以此喝激发集聚学人疑惑,以便随机开示。第四种喝是“一喝不作一喝用”。此喝可作两解,一是随意一喝,并无特指,仅为下一动作铺垫或过渡;二是不作一喝而止,而是一喝接一喝,每一喝意旨不同,所谓“咄咄逼人”,将学人逼至墙角,再无退处,最终认取自家本来面目。综合上述,“临济四喝”所蕴涵之大机之用,喝是手段,并非目的,此乃禅门接引学人的独特方式,焦山师体禅师曾说:“这个公案,天下老宿,拈掇甚多。”可见禅门对“临济四喝”的重视。

     “临济棒”:与临济喝并重,且常常合用的另一重要的接引学人方式,即著名的临济棒,合称“临济棒喝”。

      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便打。又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乃曰:“大众,夫为法者,不避丧身失命。我于黄檗先师处,三度问佛法大意,三度被打,如蒿枝拂相似。如今更思一顿,谁为下手?”有僧出曰:“某甲下手。”师度与拄杖,僧拟接,师便打。

      此皆以这些人心中有物有碍,故尔义玄师皆施以棒打。临济棒喝是对乃师黄檗禅法的继承与发展,将“不立文字”的宗旨推向极致。目的在于,破除学人意识中的语言、文字等名相障碍,打断其正常思维逻辑,使之进入非理性的真觉状态,以心传心,心心相印,直至豁然解悟,识得自家本真。从表面上看,临济棒喝在形式上未免粗野、峻烈,但实际上最亲切、最感人,因其中寄托着作为过来人的禅师对弟子的期望与厚爱。

      义玄的首座弟子克符道者有一颂云:“龙控悬河海月秋,烟霞风雨一时收。波涛急急人难会,截断千江水不流。”北宋白云守端禅师亦有一颂云:“万里青霄绝点尘,一声霹雳震乾坤。 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如今有脑门?”便是对临济棒喝的绝好诠释。
 

      编辑:胡海



欢迎关注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网站

欢迎关注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微信公众号
欢迎惠顾广告!
联系电话:胡宪  514-246-3958,胡海  010-1590106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