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
全站LOGO右侧VIP广告[2017-01-27 00:33:01]
网站首页 时事新闻 高新科技 金融财商 法苑说法 共生学堂 漫游天下 行走中国 专家论坛 精英专访 中华国粹 医疗卫生 文学园地 Photo 视频 News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学园地  >> 查看详情

文学园地

【共生传媒】胡宪随笔:看《长安三万里》有感

来源: 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  日期:2025-04-18 01:07:38  点击:3006  属于:文学园地
【共生传媒文学园地】胡宪
 

刚看了动画片《长安三万里》。不得不说,我对它的喜爱超过了不久前看过的《哪吒2》,因为它更契合我深层次的审美。

李白、高适、杜甫……这些千古流芳震耳欲聋的名字在屏幕上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在盛唐文坛,在铁血沙场,他们的书生意气,他们的忠肝义胆,他们的旷世才华,他们的指点江山……将我带回到也曾风华正茂的青春少年。

这里我不想评判影片是否还原了历史,也不想讨论个人觉得很棒的艺术创作。写这篇随笔只因该片表现出的古人重诺让我联想到我的父亲。

高适追忆,他与李白相识是因一场误会,他们还打了一架。当时李白在去黄鹤楼的路上,他要把好友吴指南的遗骨安葬在“一处天地灵秀的所在”以全三年前许下的诺言。不幸被贼人偷了马匹行囊,故执剑追赶。高适问囊中是不是有特别贵重的物品,李白答,若只是金银珠宝也就罢了,唯朋友的遗骨是万万不能丢的。于是意气相投的他俩联手夺回……

我家十分重视诚信教育,我很小就听父亲讲过商鞅“立木为信”、季布“一诺千金”,以及“曾子杀猪”、“尾生抱柱”这些典故。父亲多次跟我讲:对你不确定是否能办到的事情不要先说出来,而一旦说出口了就一定要达成。所以我从就小养成了不轻易承诺、约定、许愿、发誓的习惯,几乎成为一种信仰。活了大半辈子,也曾因不愿说大话遭人误解,惹过麻烦,甚至付出代价。但在父亲几十年“君子重诺”的言传身教下,我从不后悔。

父亲讲过一件让我既敬佩又后怕的事。1952年,父亲抗美援朝回国后去探望一位友人的父亲。这友人是父亲的中学同学,49年去台湾前托我父亲照顾他家老人。

我父亲到他家后,发现换了住户,没人知道老人家去了哪里,父亲只好去当地派出所打听。派出所的人很是惊讶,一是讶异于我父亲居然不知道由于朝鲜战争爆发,凡有“敌特嫌疑”的家属都被要求搬迁了;二是讶异于来人竟身穿志愿军军官制服。听我父亲说明原委后,他们请示了领导,给了我父亲地址,同时从政治层面做了善意提醒。

当我父亲堂堂正正出现在同学父亲的面前,老人家完全没有想到,十分感动。

我曾问父亲,人家都提醒你了,你还去,有没有想过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可能会产生不良“后遗症”?父亲说:当然想过。但做人要讲信用重情义,我既然答应了朋友,就要说到做到。

后来家父时常去看望老人,即便对岸友人毫无音讯,即便老人又搬过家,即便社会陷入“动乱”父亲自身难保,他也尽己所能履行诺言,直到两岸开放,直到父子团圆。

这位伯伯曾携妻带子来我家做客。他们之间没有摆功诉苦,也没有千恩万谢,好像一切都理所当然。他们那辈人对待友谊和信誉的风骨做派总叫我艳羡!

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都应该看看《长安三万里》,哪怕对唐朝历史你了如指掌,哪怕《唐诗三百首》你倒背如流。沉浸式回望一下,感受一番,绝对好处无穷!


胡宪写于2025年4月17日蒙特利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