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摩洛哥之旅(二)
作者:陈红
昨天晚上躺在宽大的床上,很快就入睡了。一觉醒来心里暗自高兴,原本害怕的事情居然是多虑。为了我的老腰椎,一路戴着护腰。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不仅没有腰痛,反而比在家还舒服了。以防万一的止痛膏药,看来也是多余的。这次出门我没有带一粒药,决定让我的舌头和胃好好滴舒服舒服。有了好的开端,胆子大了,顾虑没了,我可以甩开膀子玩了。
七点半我们整好了行李,出发!从卡萨布兰卡直奔首都拉巴特。美国首都华盛顿没有纽约知名度高,澳大利亚首都是堪培拉很多人不知道,拉巴特和卡萨布兰卡谁是首都?拉巴特是首都。真没感觉。
黄色大巴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虽然看不到气派的休息站和宽敞的路面,但却不堵车。路中央的隔离带上不用人为种植什么,野花野草长得非常茂盛,黄的、紫的,特别是那一片片的虞美人,他们叫野大麻花,火红火红的十分漂亮。这里的气候十分适合大麻的生长,大麻是止痛药,属于药用植物。摩洛哥是公开种植大麻的国家之一,尽管在国际上备受指责,但穆斯林教规严格,他们不喝酒也不抽烟,更何况吸毒了。
路边的楼房都是单一的乳黄色,中规中矩的平顶建筑,很有地中海风格。奇怪的是大大小小的宣礼塔,塔顶也是正方形,没有绿色的拱顶,与其他穆斯林国家截然不同。
第一个景点是哈桑大清真寺遗址、哈桑塔和穆罕默德五世陵墓,这是游客必看的景点。
有关的故事挺多,首先来认识一下陵墓的主人,穆罕默德五世。他出生在一个内乱外患的时代,从小饱受欧美列强的欺负,十八岁继位时又大权旁落,不得志啊!
1921年里夫山区爆发了反对西班牙对北部地区的控制,游击队成立了短暂的里夫共和国,在北部山区短短的5年,就被西法联军给消灭了。1952年卡萨布兰卡爆发反法爆动,法国一生气就废黜了穆罕默德五世,把他流放到科西嘉岛,后来又转移到马达加斯加,身边只有两个作为人质的王子陪伴。
然而,他坚定自己的信念,支持民众的独立运动,三年后在国内、国际一片舆论声中,戴高乐放了他一马,流放犯人回到了摩洛哥,恢复了王位。经过多年的努力,摩洛哥终于在1956年2月,彻底独立了。改苏丹为国王,称穆罕默德五世。可惜实现梦想的计划刚刚开始,他就病逝了,享年52岁。他是摩洛哥第一任国王,人民尊称他为“独立之父”。
穆罕默德五世陵墓建在哈桑大清真寺遗址一侧,是他去世一年后才开始动工的,将近10年得以竣工。陵墓是典型的伊斯兰风格,整个建筑采用白色大理石,四个门都镂空雕了花,屋顶是用穆斯林最喜爱的绿色琉璃瓦覆盖,整个陵墓端庄大气。
东南西北每个大门口都有一位持枪的卫士,高大英俊,是游客争相合影的对象。我们也都跑到卫士的身边留了个影。
陵墓左侧还有一些建筑,导游没有讲,我们一扫而过,后来才知道是一个清真寺和讲经台,都不对外开放。
陵墓内室对外界开放,我们走到里面,哇,金壁辉煌的。进来就是二层走廊,拐角处也有卫士守着。游客居高临下可以俯瞰全部墓室。这里安放着穆罕默德五世国王的石棺和哈桑二世国王及胞弟阿卜杜拉亲王的石棺。走出内室我们围着陵墓转了一圈,将镜头对准了哈桑大清真寺遗址。
312根圆形石柱整齐地排列在广场上,虽然高低错落,那规模,那气派也见证了哈桑大清真寺的宏伟。有资料记载,这座建筑长183米,宽139米,四周有16道门。它始建于1195年摩洛哥王朝的鼎盛时期,当时的苏丹叫曼苏尔,已经出兵占领了西班牙南部地区。他想建造一座北非最大的,可容纳数万名士兵同时祈祷的清真寺。而且他本人喜欢骑马,幻想骑着马在清真寺里面穿行。可惜是黄粱美梦,还没有等到清真寺竣工苏丹便一命呜呼了。由于战事和经费短缺,清真寺建筑成了烂尾工程,哈桑塔也因为资金不足只建了一半。
1775年葡萄牙的一场大地震,居然将这座美丽的烂尾工程夷为平地,残存的石柱被埋在地下,这些石柱子是在摩洛哥作为法国的保护国期间,被法国人从地底下考古挖掘出来的。
我们沿着大清真寺遗址转了一大圈,来到哈桑塔附近,仰头向上才感到它的高大。这哈桑塔经历那么强的地震还屹立不倒,也算奇迹。它单边长16米,高49米,四周雕刻着不同的阿拉伯图案,虽说当年只建了一半,但如今看来仍然雄伟典雅。
忽然来了一群小学生,这群孩子见到我们跟炸了窝似的疯狂,纷纷拉我们拍照,老师也允许他们这样跟我们拉近乎,场面热烈。
我们也喜欢这种交流,埋在孩子群里来个近距离的亲密接触。有几个男孩子追着我玩自拍,嘿,小男孩与老太太玩自拍,我是第一次。摩洛哥的文盲率达百分之七十,看来这批有文化的孩子们非常开放,完全颠覆了导游告诫我们如何应对穆斯林国家的保守做法。他们长大了是否还愿意用穆斯林教规约束自己,真很难说。
走出哈桑大清真寺广场的大门,我还不忘与英俊的骑兵护卫来一个合影,两匹白色的阿拉伯马已经够让人陶醉了。白色的鬃毛,白色的长尾在阳光下发出银光。它健壮的身躯上驮着一袭白色戎装、白色披风的骑士。这受过训练的马纹丝不动,不管什么人来照相都一视同仁的“看不见”。我真想伸手去摸摸它,但怕犯忌手缩了回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