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
全站LOGO右侧VIP广告[2017-01-27 00:33:01]
网站首页 时事新闻 高新科技 金融财商 法苑说法 共生学堂 漫游天下 行走中国 专家论坛 精英专访 中华国粹 医疗卫生 文学园地 Photo 视频 News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时事新闻  >> 查看详情

时事新闻

【共生传媒】为了不耽误孩子们学中文,这帮人真是操碎了心……

来源: 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  日期:2020-06-15 12:04:45  点击:10919  属于:时事新闻

 
【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讯】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海外多国都实行了“居家隔离”的防疫措施,停工停课,老师、学生都没法到学校上课。

        海外华文学校自然也没法正常开课了,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中文学习,学校和老师们简直是操碎了心。

老师变“主播”,学生、家长一起教

        许多华文教师万万没想到,自己还能有机会当起“网络主播”。

        智利中文老师陈晓枫就是其中之一。在她看来,网络课程与课堂授课有一定的区别,要想把“在线课程”教好并不容易。为了让网课更生动,陈晓枫和其他中文教师们没少想办法,“我们制作了不少教学视频,如纠正音视频,学生观看后非常喜欢,觉得很实用。”陈晓枫说。


资料图:首尔中国文化中心老师孙英霜正在给韩国学员上网课。(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一些学校还结合家长停工、学生停课的情况,将中文教育融入日常生活。比如利用微信公众号,推荐适合海外华裔幼儿观看、以弘扬中华文化为主的动画短片。知道华人家长在家带娃不容易,还想出了让家长通过麻将在家训练孩子的专注力的方法,既拉近亲情,打发了时间,还能有所收获。


资料图:韩国学员通过网络课程学习中文。(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柬埔寨端华学校在疫情管控后,也快速开启了“云模式”。老师们精心打造网上课堂,指导学生学习,甚至一些家长也跟着孩子一起学起了中文。“我的孩子非常感兴趣,经常回放教学内容,我们也跟着一起学,课程内容新颖,我们非常满意。”一位妈妈表达了对老师的感谢。

        同时,学校还向家长科普疫情防控知识,指导家长在疫情居家隔离期间,为孩子提供生活上的照顾、学习上的督导、心理上的呵护。

拓展教学渠道,打造“花式”课堂

        网络课堂,可不只是“干讲”。老师们发挥聪明才智,想出了各种办法,把在线中文课堂玩出了“花儿”来。

        陈玲羽是英国苏格兰中小学孔子学院的老师,考虑到班上学生年龄较小,中文学习尚处在初级阶段,她选择用童话表演来进行教学,即用手机录制自己表演的童话故事,再用视频剪辑软件加双语字幕和一些活泼的特效,最后传至学校社交平台。她给学生准备的有富含中国元素的“熊猫系列”,后期还有“小猪佩奇”的专题故事。

       “疫情期间,同学们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比较多。”陈玲羽将制作好的视频上传至苏格兰中小学孔子学院的社交媒体上,有同学留言:“老师的小熊猫好可爱,希望下周还能再看到。”


资料图:徐跃娉和意大利中意学校的孩子们一起庆祝生日。(受访者供图)

        意大利中意学校幼儿部的徐跃娉老师则开通了“徐老师微课堂”,因为她的学生只有3-5岁,“年龄太小了,如果上网课,他们很难集中起注意力。”

       “微课堂”以视频的形式呈现,每节课5分钟左右。徐跃娉用生动的讲述配合五彩的绘本,制作了《给小朋友的新冠肺炎防疫课》《世界地球日》等一系列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

        英国一孔子学院的老师梁承美在网上直播太极拳课程,希望帮助大家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资料图: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太极拳。武俊杰 摄

       “远程直播课和面授课有很大的区别,尤其是教太极和气功。受教学空间小所限,要想达到面授效果是很难的。”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好的学习体验,梁承美将客厅家具挪开,以让动作可以完整呈现,方便同学们跟练。

        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她还采用直播和录制视频相结合的办法。“有时候我会录制一些自己练功的视频上传到网上和爱好者共同探讨相关问题。”

从新奇到喜欢,“云端”带来新体验

        疫情期间,除了书本、纸笔,电脑成为必不可少的学习用具。

        老师从以前面对面交流,到变成小小头像、隔着屏幕交流,学生从最初的不适应、新奇,到慢慢地习惯、甚至喜欢。

       “云端”教学没有让老师和学生疏远,反而比以前更亲密了。


资料图:泰国华裔青少年组团兰州学中国话。( 图/南如卓玛)

        印尼泗水新中三语学校的刘红老师在一次主题为“在家上网课的日子”的分享课上,让学生们用中文讲述自己的生活。“有人分享自己做的饭,有人介绍家人,就连平常在课堂上很少说话的孩子,也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刘红说:“以前我更关注孩子们的学习,而在网络课上,我们开始分享彼此的生活和心情。”

        在巴西里约热内教中文的王炳章也说,“以前在教室上课的时候,可能还会有上课迟到的同学。现在上网课,同学们都很准时。”上课时他会讲一些生活中的内容,比如和大家聊一聊疫情防控下的生活,感觉“有很多共同语言”。

        除了“云课堂”,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也在线展开。“云端”相聚,成了许多海外华裔青少年今年的新体验。


资料图:海外华裔青少年“云”端辩论。 (山西省侨联供图)

        胡竟是一名16岁加拿大华裔男孩的妈妈,她的儿子正在参加“亲情中华”网上夏令营,每天在打卡日记中分享着当天学习中的新鲜事:如晒一晒自己动手学做的抄手、红烧肉,和营员伙伴讨论中国餐桌上的礼仪,分享几年前在中国游览乐山大佛的见闻……

        疫情,阻挡不了孩子学习中文的热情;疫情,同样不影响孩子们对中华文明魅力的切身感受;疫情下,师生“云端”连线、共同学习进步的故事依旧精彩!

 

        来源:中国侨网、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南美侨报》等
 

        作者:王琴

 




——————广告——————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点击华人会广告图片可下载华人会APP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欢迎关注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网站


欢迎关注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微信公众号

欢迎惠顾广告!
联系电话:胡宪  514-246-3958,胡海  010-1590106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