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
全站LOGO右侧VIP广告[2017-01-27 00:33:01]
网站首页 时事新闻 高新科技 金融财商 法苑说法 共生学堂 漫游天下 行走中国 专家论坛 精英专访 中华国粹 医疗卫生 文学园地 Photo 视频 News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时事新闻  >> 查看详情

时事新闻

【共生传媒】有德有言,无党无派,尽瘁报业三十年——对话俞颂华先生之孙俞梅荪

来源: 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  日期:2019-09-05 10:38:05  点击:12271  属于:时事新闻

【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转自  魅力衡复

        逢2019年上海解放七十周年之际,衡复风貌馆发起“寻找衡复记忆”大型征集活动,诚邀社会各界一同分享在衡复风貌区发生的历历往事和经历的独家记忆,共同感受上海解放七十年以来的变化,追寻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脉络。本期“衡复记忆”分享人:俞梅荪,著名报人俞颂华之孙、立法工作者。
 

1

        衡小复(下简称衡):俞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能否为我们简单介绍下您的家史? 

           俞梅荪(下简称俞):我的祖父俞颂华是蜚声中国新闻界的报人。俞家世代居于江苏太仓。我的曾祖父也就是祖父俞颂华之父名叫俞书祥,字棣云。本为清末太仓乡试第一名秀才,后受维新思潮影响,放弃仕途,迁居上海,改习电报行业,投身洋务运动干将盛宣怀麾下,在上海电报局中从业务骨干升任总办。他参与了我国第一条向公众开放的电报电路——天津至上海的架设工作,担任部门主管。先后在上海和太仓两地分别设立电报学堂,为国育才,积极致力教育事业和社会救济慈善事业。曾祖父从事电话电报、慈善、教育都是属于公共事业,又极重视子女教育,其经历、气质、秉性也深刻地影响了我祖父一辈的成长与志向,由此诞生了近代俞家三杰:俞颂华办报,从事公共新闻事业;俞凤宾学医,主治公共卫生领域;俞庆棠任教,主持工农教育、成人教育领域。


俞氏三杰:俞颂华、俞凤宾、俞庆棠

        我祖父俞颂华的长兄俞庆恩,字凤宾,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部,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科博士,是名重一时的内科西医,与医学先驱颜福庆先生是圣约翰校友,也是志同道合的同事。1915年,医界先贤为提振中国本土医学创建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医学团体——中华医学会,由此铺展开了中国人自主发展医学事业的篇章。颜福庆任第一任会长,而俞凤宾则任第三任会长。牛惠霖、牛惠生兄弟作为当时著名西医相继担任了第五、八、九任会长。他们在1920年创办了霖生医院,是中国早期的西医医院之一。霖生医院院址房屋今天仍在,位于徐汇区岳阳路190号。
 

岳阳路190号,霖生医院旧址
 
        我祖父俞颂华的胞妹俞庆棠,字凤岐,是著名教育家,号称“民众教育的保姆”,1919年赴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社会学和教育学,受业于胡适的老师杜威博士。她同情广大劳动人民,将民众教育当作改造社会、复兴民族的手段,积极参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与梁漱溟等倡议成立中国社会教育社,任常务理事兼总干事。她先后在上海指导、创办了140多所民众学校。1949年积劳成疾去世,邓颖超、郭沫若、雷洁琼、赵朴初等都题字悼念。



2

 
        衡: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早期领袖瞿秋白先生在就义前曾经短暂居住在徐汇区汾阳路64弄10号,这里也是徐汇区的红色记忆点之一。俞颂华先生与瞿秋白先生早年交往频繁,曾一同前往苏联考察报道,能否为我们详细介绍这段经历?

          俞:我的祖父俞颂华在上海出生长大,中英文俱佳,1905年进入上海健行中学就读,老师有蔡元培,柳亚子等;后又转入澄衷中学,胡适是大他两届的学长。当时校内风气开明,梁启超、严复、章太炎等维新派的文章让他萌生了投身报业的志向。后留学日本法政大学,开始研读马克思著作。他在知识界探求中国出路的氛围中成长起来,所以十月革命对他触动很大。他联系好友《时事新报》主编张东荪与文化名人梁启超,又联合《晨报》主编陈博生,积极促成前往新生苏维埃政权报道考察一事。


俞颂华挚友瞿秋白,他们曾共同前往苏联考察,成为中国最早报道苏联的记者

        他当时正任《解放与改造》编辑,收到瞿秋白投稿,他力主发表后与瞿秋白时通音讯,交往日深。而瞿秋白当时正在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俄文甚佳。俞颂华就与年轻的瞿秋白同行访苏。1920年10月他们踏上远途,通过战事未熄的西伯利亚,到莫斯科与列宁格勒考察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他们在俄国考察了五个月,期间还因缘际会拜见了苏俄领袖列宁、莫洛托夫等人,详细考察了当时苏俄的工农业发展状况、市场分配政策以及现行体制与社会环境等,也见识到了在苏俄国内弥漫的昂扬革命精神与普遍劳动的事实,写下许多见闻游记、通讯等报送回国,在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发表,成为国人了解世界的窗口,受到广大读者热烈欢迎和纷涌来信,风行一时。因他们是苏俄十月革命后中国最早前往苏俄实地报道的记者,他们第一手的讯息与报道使国内的民众与知识界了解到当时苏俄的真实情况。


3

        衡:1932年,俞颂华先生受命主编《申报月刊》,这份刊物对三四十年代的文化界影响很大。能否为我们讲讲他与申报的故事?

        俞:当时祖父加入申报,便是因黄炎培的推荐,由申报总经理史量才亲自邀请加入,让他任主编主持创办《申报月刊》。史量才先生尤其欣赏他无党无私、不偏不倚的的立场,看重的是纯正一心为新闻的报人,他们合作融洽,志趣相投,一起让申报的事业蒸蒸日上,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大报。

        史量才是杰出的商人、教育家和报业巨子,其办报名言: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

永福路123号上海教育出版社,史量才曾在此居住。

        《申报月刊》于1932年7月15日创刊,祖父俞颂华极为看重这个符合志趣、发挥才智的机会。他广邀约请各界文化名流撰文,不到两个月就创办出刊物。《申报月刊》创刊号是十六开的开本,足有330页之多,约稿作者有茅盾、巴金、戴望舒、林语堂、胡愈之、潘光旦、舒新成等,杂志刚一出版就引起轰动。《申报月刊》办成了一个融新闻、时事、文艺为一体的综合性杂志,内容涵盖时政通讯、政治评论、文艺创作、民俗随笔等等。茅盾名作《林家铺子》、巴金早期作品《沙丁》都是应俞颂华之邀发表在《申报月刊》上的。而如今的巴金故居就位于徐汇区武康路上,那是他建国后居住的地方了。

 

《申报月刊》1932年7月15日创刊号

 


当期登载有茅盾小说《林家铺子》、巴金小说《沙丁》等佳作

 

4

 

        衡:您能否为我们讲述俞颂华先生主编这份刊物时,与当时诸多文化名流的来往经历?

         俞:最值得一提的是《申报月刊》与鲁迅先生的交集。从1933年6月起,鲁迅先生应邀供稿,持续达一年之久,发表十四篇杂文。在当时文化封锁的氛围下,《申报月刊》提供进步文化空间的功绩是值得肯定与追溯的。

        我回忆中祖父俞颂华和夏衍先生、柯灵先生都有来往与交集,夏衍先生和柯灵先生都曾是俞颂华编辑刊物的供稿人。其中,尤以《林家铺子》这个篇名的来历,还有一段趣话。


夏衍先生改编电影《林家铺子》

        《林家铺子》是茅盾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但是这篇小说原来的题目并不是“林家铺子”,而是“倒闭”。1932年《申报月刊》创刊号约请茅盾写一篇小说,没出题目,但要求内容缓和不太激烈。于是,茅盾以家乡风土人情和社会现实写了一篇小说,题名为“倒闭”,意思有二:一是小说写的是一家乡镇店铺倒闭的故事;二是象征30年代初期经济萧条,店家纷纷倒闭的意思。小说送去,俞颂华认为创刊号上登《倒闭》似乎不吉利,同时恐怕也有过于刺激的意思,就去函征询茅盾的意见是否改为《林家铺子》为妥,茅盾欣然应允。小说发表后反响剧烈,《林家铺子》的盛名也广为人知,这其中还有俞颂华改名的功劳。而数十年后的1959年,夏衍先生把《林家铺子》改编为电影剧本,也成为了他最有代表性的改编作品之一。

夏衍旧居位于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号楼

 

5

        衡:我们还了解到著名翻译家、文学家、《国际歌》的翻译者耿济之先生与您家还有亲属关系,他的故居恰好就位于徐汇区内,能否请您介绍他的故事?

        俞:耿济之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大家、五四爱国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他参与发起文学研究会,也是俄罗斯文学在中国最早且最著名的引介者和翻译者。耿济之与郑振铎、瞿秋白是挚友,共同合译了《国际歌》。当时俞颂华与瞿秋白同赴苏联考察报道,而瞿秋白与耿济之是北京俄文专修馆的同学和挚友。1920年10月启程时,耿济之与郑振铎一起来车站送别他们,并赋诗纪念。在俞颂华负责编辑《东方杂志》时,耿济之还多次为其供稿。

著名翻译家耿济之,曾与瞿秋白合作翻译《国际歌》
 

        耿济之也是1921年成立的近代中国著名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的一员,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叶圣陶、蒋百里等人都名列其中。其中蒋百里故居位于徐汇区安亭路46号安亭别墅,而郑振铎1943年曾居住在高邮路5弄25号,俞颂华的一些文化界的友人许多都住在徐汇区这片文化聚集地。

郑振铎旧居位于高邮路5弄25号

蒋百里旧居位于安亭路46号1号楼
 
        关于亲属关系,这其中还有一段逸事。俞颂华在文化界崭露头角,交游广泛,认识一大批年轻俊杰,受托为妻妹在所认识的社会贤达中择选妹婿,就介绍了老实憨厚又才华横溢的挚友耿济之。最终耿济之就成为了我祖父的妻妹夫,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耿济之的夫人是我祖母的胞妹,我和弟弟从小就跟着祖母到位于徐汇区新乐路100弄永利邨的耿家做客。

年轻时的俞颂华

 

6

 

          魅:俞先生,最后一个问题,您觉得俞颂华先生最值得称道的,最值得今天的年轻人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俞:祖父俞颂华以新闻事业为唯一终身职志,他曾说“人生为一大事而来”,既认定便须忠于其事,专于其事,将一生精力贡献其中。他是一个关注现实政治生活和民族命运的爱国新闻家,颠沛困顿的生活和高官厚禄的诱惑都不能使他放弃矢志办报的志趣。他办报三十余年,一生尽瘁报业,主编多种重要刊物,是五四以来新文化事业发展的园地。他的好友黄炎培先生赞他是“新闻界之释迦摩尼”,《大公报》主编王芸生称他为:“有德有言不朽,无党无派以终”。以他的生平经历看,他的确是实践了真实的人生,坚守了自己选定的事业。他矢志不渝的报国信仰、持身正直的品格操守、择业立志的奋斗雄心、大公无私的爱民情怀,都是值得我们后辈和今天的年轻人所学习和铭记的。

右一为祖父俞颂华、右二为父亲俞彪文

 

        俞梅荪先生与衡复风貌区分享了其祖父俞颂华先生的故事。这份口述史料为我们研究衡复风貌区及上海新闻报业文化界的过去打开了一道窗口。在此向他致以谢忱!
 





 

        编辑:胡海


 

————————  END  ————————
广告

 

点击华人会广告图片可下载华人会APP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欢迎关注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网站


欢迎关注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微信公众号

欢迎惠顾广告!联系方式:电话  胡宪  514-246-3958,胡海  010-1590106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