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
全站LOGO右侧VIP广告[2017-01-27 00:33:01]
网站首页 时事新闻 高新科技 金融财商 法苑说法 共生学堂 漫游天下 行走中国 专家论坛 精英专访 中华国粹 医疗卫生 文学园地 Photo 视频 News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精英专访  >> 查看详情

精英专访

“什么是家?家就是离心最近的地方” 加国人,中国心——我的朋友李莎(Lisa Carducci)

来源: 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  日期:2019-12-21 03:19:27  点击:13965  属于:精英专访
【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作者:胡宪
 
图说:2019年11月26日,李莎赠画 (摄影 胡海)
 
       从北京回到蒙特利尔快三周了,可我的心依然放不下。这次放不下的不是94岁、天天视频的妈妈,而是不玩微信,又经常失联的魁北克作家、诗人、业余画家,我的亲密好友李莎。

       每年我俩都能见上几次,可这次在北京重逢我发现她的背比以前弯了,走路比以前慢了,眼睑比以前肿了,脸庞比以前红了。怕我担心,她笑着解释,脸红是在巴西晒太阳过敏的,眼肿是在杭州做了四场报告给累的……

       李莎兴致勃勃谈她的近期计划:去新疆、宁夏,重访她书中人物,看看十几年过去,他们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去欧洲,探访一位有约在先的作家;回加拿大,带上她的藏族女儿到魁北克现身说法……

       制定和实施计划的同时,李莎也在大规模地做“减法”。她把收藏多年的古董和文物分类送去不同的博物馆;把用过的写作工具,如扫描仪和复印机,以及慈善筹款没有卖掉的艺术品送给她认为有需要,或曾经帮助过她的人,比如同事、邻居、房东和居委会。她说岁数大了,部件老化了,中国全面脱贫搞得差不多了,藏族女孩的教育问题也无需她再多操心了,剩下的就是走走看看写写和给新人上上课了……

       李莎从不坐出租车,经常提着好几个包袋在公交和地铁间倒来倒去,还不许人接送。

       可她毕竟76岁了呀!着实叫人好不牵挂……
 
初识李莎
 

图说:2013年6月24日,李莎在北京家中
 
       2013年6月22日加拿大使馆在北京举办“魁北克日”庆祝活动,晚宴我和李莎同桌,我说我北京看妈,她说北京就是她家。然后,她一手持红酒,一手按胸口,用中文自问自答“什么是家?家是离心最近的地方这句话令我怦然心动。那晚一直跟着她,隔天便自说自话地造访她天堂美丽的家。
 
李莎的家
 
       李莎家坐落在北京顺义一个普通居民小区,六层楼房,没有电梯。拾阶而上,楼道贴满彩色小广告:空调加号码、水管加号码、搬家加号码、治病加号码……密密麻麻。直到吃力地上到五楼,在一扇被广告包围的铁门上发现了圣诞松叶圈,我才敢确信手中的地址是真的。

       十年前或二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庄稼地吧?把房子买在这里的居民多是外地来的北漂吧?看来,李莎是决心把自己当作普通百姓,才选择在这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扎下

       李莎的家是两层复式,楼梯扶手是一串红色的五线谱,所有屋门的磨砂玻璃都呈精致的流线型原木的茶几根本是大号的绘画调色板,装饰暖气片的看上去就是黑白分明的钢琴。这里的每一细节都活跃赏心悦目的艺术,再上一李莎亲手采摘、亲手晾干、亲手包装、亲手泡制的最昂贵茶叶——“莫干黄芽”,那感觉真是好极了!
 

       上到二楼更让人激动。且不说这里有名人字画,也不说那边有镀金唐卡,走进第一间,但见四壁书,有她自己70部著作,以5种文字出版;有她在全球尤其是中国,搜集的各类民间小玩意儿和特色小古董;有她在中国22年来获得各种奖状、奖杯、奖牌和证书,而最抢眼的要五星红旗以及和藏族女儿的合影了。李莎当时有两个藏族女儿,My Tibetan Daughter》(我的藏族女儿)书中写过。她们一个在上大学,一个已结婚生子“孩子两岁半了,说好春节来北京看我这个奶奶呢!”李莎高兴得合不拢嘴
 
237件包裹 
 
       话说2008年9月,李莎去青海旅游,在同仁县藏区见到这样的情景:“天气很冷,很多孩子没有像样的衣服和鞋,有的虽然穿着鞋,但两只是不一样的。我当时就对自己说一定要帮助他们,尽管那时还不知道怎么去做。回来后我写了文章寄给China Daily(英文版中国日报),被三家报社转载。我记得天早上打开电脑,一下子有28封来信我起先以为被黑客了,后来才知道都是海外读者写来的。他们说看了我的文章很感动,要捐钱。有人说自己是学生,只能捐10块,问我少不少,我回信说不少,10块钱可以买5双鞋一个美国人在广州开公司,每个月按时往我的账号1千元,我每半年给他份财务报告……

       李莎还买了30公斤毛线,请小区的妇女们帮她一起织毛衣,17个女人织了47件她算算还嫌成本太高,于是去了批发市场开始他们跟我要网站,我说没有网站,问你自己的心吧!我发誓每一分钱都用在那里的孩子身上。他们终于相信了我,卖我的都是批发价。”李莎居民小区开展收旧衣行动,凡是8岁到19岁孩子能穿的旧衣服都要。“一个邻居一下子给了我100件T恤,我高兴极了!”消息很快传开,几乎每天都有人送衣服来有人在路上截住她交她手上,有人心疼她楼,就把衣服包直接放在她家门口“人们帮助我去帮助别人。”(我必须赞她这两个“帮助”用得到位)。李莎每攒够20公斤衣物,就寄青海。她算了算,从2008年9月到昨天,她一共寄出了237件包裹。
 
图说:李莎的缝纫机

       语言难以描述我当时的震撼。简易的熨衣板那老式的缝纫机……仿佛看见年近古稀的金发李莎一次次弯下一次次将背挺起仿佛看见,她舒展不尽的喜笑颜开,和没完没了的收来搬去……这重达万斤的237件包裹,这饱含爱心的百家鞋、千家衣是她,一件件集、一件件清洗、一件件缝补、一件件整理,然后打好包,步行4,走长途车站的邮电局……一飘洋过海、异乡打拼“老外”,一个千头万绪、日程胀满的作家,竟坚持做了整整五年!

       2012李莎在北京艺术画廊Exhibit 63”办个人画展,卖了24幅作她用这笔钱开始新项目“我发现很多藏族孩子在汉语学校上学住校逐渐忘记了自己的母语为了保护藏族文化,她投资办班,让藏族孩子在暑假和寒假学藏语。她还资助孩子们组建歌舞队,走出山区巡演
 
变废为宝
 
       第二间屋是李莎为农民工孩子腾出的教室。她说,去年看了个慈善组织帮助犯人孩子、残疾孩子和孤儿的展览。从,特殊群体的儿童教育问题进入了李莎的视野。她找到附近有农民工子弟的学校,表示愿意无偿这些孩子法语和艺术校长说,以前也有你这样的人,干了三个月就被气跑了。李莎说:“我教30年书,不怕学生,你给我15个孩子,我一对一地教他们。”

       李莎老师的课被安排隔周周末上,12个学生,从初一三。李莎去了几次后,感觉问题不小“他们爱大声说话、用脚开门、上课玩手机、不守纪律……”她还发现这些孩子不被老师所喜欢,有时校工还忘记周六给他们留门。李莎决定把他们带到自己家,从一点一滴教起。
 
图说:李莎指导农民工子弟用枯枝枯叶作画

       “他们第一次来,我说进门要擦鞋底,他们擦了,我说请大家脱鞋,他们说我们不脱……”李莎笑着回忆当时的情景:“他们七嘴八舌地一起说话,我制止,让他们跟着我说:‘你说我们听,他说我们听我说你们听……’以后在课堂上孩子们特别安静。

       一次只有五个学生来上课,李莎做了六块糕点请孩子们吃,可就在她上楼拿东西的功夫,糕点全被吃了。李莎借此教育他们说:“你们是不是应该给我留一块儿?是不是应该对我说声‘谢谢’呢?”话音落,一个16岁的孩子带头说“谢谢老师”,然后大家个个都说了。
 
图说:农民工子弟用废旧物资制作的艺术品——Funny faces

       艺术课上,李莎教孩子们用碎布头和废料做成招人怜爱,惹人发笑娃娃群像——“funny faces”;用楼下的烂泥巴塑造12生肖;用枯枝、枯和枯构思成墙上的四季画;用报纸折成卷,切成段,染上色,做成手镯和项链;用吸管和钓鱼线把便宜买来的白背心变成妙趣横生的文化衫还用餐厅废弃的一次性筷子搭建城堡、做成桌垫……
 

 
       李莎捡两块三合板拼成立体中国地图,教孩子们认识自己的国土。蜿蜒的国境线是一条洁白的麻线用来标注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名称的是颜色不同的塑料瓶盖她带领孩子们把新疆涂成大红,用深蓝描述黑龙江省……

       “我问他们中国有多少个省,多少个直辖市,他们说不知道我给他们红、黄、蓝三颜色,让他们把34个省级行政区不同的颜色区分,他们说只三种颜色不够。我感到难过,初中孩子不知道很多颜色是混合成……”跟着李莎老师,孩子们学到了地理知识,还了解了红加蓝可以调出不同层次的……

       李莎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教导着这些被忽略的农民工孩子,他们懂得要尊重他人、讲礼貌浪费、要环保,并且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动手本领

       这样的家,怎不美过天堂?
 
定居中国

       在网上查询李莎,词条是这样开头的:“李莎·卡尔杜齐,加拿大作家、诗人,1943522日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一个意大利裔家庭,曾就读蒙特利尔大学,获语言学博士学位……”

       1985年,在蒙特利尔当法语老师的李莎女士决定中国看看。“那时我听说中国文字没有le、lales类冠词,很好奇,于是参加了一个旅游团。那次她在中国走了11个城市,对这个文明古国发生了浓厚兴趣回国后就计划在中国找份工作,至少待上一年。可那时中国不太需要法语老师,1989年她又去了一趟,还是无功而返。直到1991年,李莎终于梦想成真

       定居中国后,李莎先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991-1993)教法语和意大利语中国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1993-1999)任法文专家、在北京周报社(1999-2007)翻译、作者和编辑,同时在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中国与非洲》杂志社等单位做同类兼职工作。尽管在中国的收入不及加拿大的十分之一,她却中国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成为“外国人在中国”的一部传奇。

       从1985年走进华夏大地李莎的足迹踏遍中国每一个省份和特区,像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浙江、云南、青海等地她去过至少五次。到目前为止,5种语言发表过92部著作,三分之二有关中国,代表作有《感受中国》、《大若天下》、《一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杰出宁夏人》、《杰出新疆人》、《我的藏族女儿》等等。
 

       从一个月去看看”到“呆上一年去了解”,再到一呆就是29年,我问李莎,中国什么吸引了她?李莎说:是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都说加拿大是多元文化的典范,我看中国在这方面做的更好。在加拿大有200多个不同民族,可很多民族已经看不出他们的文化特征了。”她说:“我是第三代意大利移民,生在蒙特利尔,长在蒙特利尔,但从小到大总有一种漂泊感。20岁以前我不确定自己是不是魁北克人,因为我觉得他们不一样;20岁以后感到自己更像意大利人,可在文化认同又不一致;直到40多岁来到中国,才找到了家的感觉,因为中国住了我的心。

       李莎的中文是自学的,“我不怕错,当我只会说三个词:‘你好、多少钱、谢谢’的时候,就敢去菜市场买菜了。第一次,人家伸出三个指头,我给了三块钱,他们笑我,原来只三毛钱他们说话我全听懂,开心极了
 

       一天,李莎偶然遇到两位意大利外交官夫人,她们问李莎:你在中国快乐吗?李莎回答当然快乐,否则不会呆这么久。她们又问:你怎么可能快乐呢?李莎答:我怎么可能不快乐呢?太太们要求李莎讲三个可以快乐的理由。李莎说:“我告诉她们,你们要走进中国人的圈子,一旦融入进去,就会发现在中国生活非常有意思。她们只让我讲三个理由,结果我讲了整整三个钟头。要不是她们孩子放学,谈话还会继续下去。回到家后我想,在北京,有很多像她们这样感到失落的外国女人。她们的孩子在专外国人的学校上学,接送有司机,买菜做饭有保姆从来不做公交车。枯燥乏味的生活使有的人成了酒鬼,有的人有自杀倾向,而且真的发生过。她们想回国去,可丈夫孩子都在这边,怎么办呢?这里面就有一个生存法则问题,假如我把这三个小时的讲话整理出书,可以帮到很多在中国的外国人。于是李莎写了一Living Happily in China》(快乐生活在中国),2010年出版大受欢迎。
 

图说:2015年5月8日,李莎用五种语言创作的诗集在蒙特利尔发行。图为发布会后为读者签名

       李莎.卡尔杜齐是著名意大利诗人 乔祖埃·卡尔杜齐 Giosuè Carducci1835-1907,第七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后人,自幼喜欢写诗、绘画、写作,精通法语、意大利语、英语、西班牙语,汉语口语流利。她教书30载,著书92部,发表文章4千余篇,办个人画展20多次,仅在文学方面(诗歌、小说、散文)就获70多个国际奖项,其中多个一等奖,如2006Voyage》(旅行一书获法国第戎市(Dijon city)出版奖2008年,译著《Le Totem du Loup》(狼图腾法语翻译奖”;2015年中国政府华图书特殊贡献”。
 

       李莎在中国的物质条件不如在加拿大优越,可她认为在中国的生活质量和意义却比在加拿大上百倍。中国的风土人情带给她无穷的创作灵感在中国的经历,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让她身心充满朝气和活力。她说:“有时甚至觉得自己越活越年轻了。我过去膝盖不好,犯起病来路都不能走,可在中国上班我都是步行,上下楼梯也完全没有问题

       李莎的亲人在蒙特利尔时常北京看。对李莎来她每次加拿大都度假”,每次中国才回家

       李莎热爱中国,她一生献血上百次,最后的31次都是在北京还是血站发现她早过了规定年龄加以拒绝;她通过“希望工程”资助14个贫困孩子;从2003年起,先后供六藏族女孩上大学,并认她们做女儿。去年,她召集所有闺女出席“三丫头”鑫德草的婚礼,看她发来的照片,我懊丧自己不能同去。
 
图说:2017年2月1日,李莎和鑫德草在作者家中做客 (摄影 胡海)

       中国人民也热爱她,把她当作朋友和亲戚2001年,李莎荣获中国政府授予外国专家的最高奖项——“友谊奖”;2005年,李莎获中国“永久居民证”,是第一批获中国“绿卡”的12名外国专家中唯一的文化人也是唯一仍活跃在一线的劳动者2015年,李莎荣获“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专为外国作家和翻译家设立的政府奖项。
 
李莎的礼物
 
图说:2015年2月28日,李莎送我母亲礼物——镶金蒲松龄像,鑫德草在座。(摄影 胡海)

       李莎喜欢中国文化,比许多国人还讲究传统礼仪。自从我们成了朋友,只要她在北京,每逢年节,或从外地归来,不管我在与不在,都要来看望我,每次登门还必带礼物。譬如,因翻译《聊斋》出版社奖励她的镶金蒲松龄像;新疆采风时,从锡伯族匠人处收集的精致弓箭;有时,是她自己培育的花花草草;有时,是她亲手烘培的意大利蛋糕。

       那年春节,我不在家,李莎带来在江南上
大学的藏族女儿鑫德草,四个民族欢聚一堂(意大利李莎、藏族人鑫德草、汉族人我妈妈,还有我一家锡伯人),哈达与歌声舞,饺子共美酒飘香90岁的老母亲那叫一个乐呀!从此把李莎当自己女儿看待。

 
图说:2015年10月25日,李莎送我兄妹《杰出新疆人》一书及书中锡伯族工匠制作的工艺品弓箭
 
宣传中国
 
图说:2017年11月14日,李莎在蒙特利尔书展讲述中国

       退休后,李莎回加拿大的次数多了,而每次回加拿大都会参与或组织一些当地的文化活动,如魁北克诗人聚会、集体书展或个人书展、中国主题油画展等,每次活动都与中国有关。去年10月,李莎在蒙特利尔道森学院(魁北克孔子学院)举办了为期三天以“中国生活”为主题的展览拍卖李莎22幅油画《我的藏族女儿》一书和她收藏的一些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品拍卖所得全部用于慈善。时,李莎资助的第六个藏族女儿正在准备上医科大学“我会帮助们直到最后”,李莎说

       北京分手前,李莎告诉我明年4月她将带一个藏族女儿回加拿大,与魁北克的几所大学做文化交流。可带谁更好呢?她反复斟酌,决定带老二。因为“她医学硕士毕业,能讲英语。我希望她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讲述今天的藏区和藏族人,让加拿大了解真正的中国。”

       说到这个女儿,李莎禁不住发笑,我问何故。李莎说:“那年这个二女儿在医学院上五年级,即将毕业,忽然来信说有个坏消息。我以为她毕不了业了。其实是因她学习好,校方想留她继续读研。我说这是好消息呀!她说,可三年又要花妈妈好多钱呀……”

       在李莎最近一封邮件中,她说培养了六个学有所成的藏族女儿是她对中国最大的贡献。

       而我,则把认识李莎并与她结为好友,视为此生莫大的光荣。
 
图说:2019年11月26日,作者和李莎 (摄影 胡海)

 

————————  END  ————————
广告


 

点击华人会广告图片可下载华人会APP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欢迎关注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网站


欢迎关注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微信公众号
欢迎惠顾广告!
联系电话:  胡宪  514-246-3958,胡海  010-1590106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