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白求恩在行动》系列报道之十一
全科医生下乡村 “天线宝宝”引关注
作者:胡宪
编者按:近日,我们发表了记者胡海采写的“分级诊疗与健康中国战略高峰论坛暨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分级诊疗委员会成立大会”报道和胡大一教授《学习白求恩》一文,反响热烈。应读者要求,编辑部重发胡宪撰写的《当代白求恩在行动》系列文章,重温先进人物事迹,弘扬白求恩精神,向高举白求恩精神旗帜、践行为人民服务理想,致力推动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医务人员、专家学者和志愿者们致敬!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为胡宪摄影。
上周我们报道了2014“当代白求恩行动”赴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义诊、讲学、交流等帮扶活动前四天的情况,本期继续第二阶段的报道。
10月16日急诊室救人
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讲师、魁北克省全科医师应莺大夫是第一次参加“当代白求恩行动”。几个月前,当她口头表示也想去中国义诊时,笔者以为她只是说说。作为多年的朋友,虽然知道她很有爱心和责任心,但我了解她每天忙到什么程度。她怎么可能放下这里上千的病人、年迈的父母,跑到遥远的中国大西南去呢?再说,一个半辈子生活在大城市的“上海大小姐”,怎么能适应中国边远山区的条件呢?因此,笔者感念她有心却未加理会,也没跟任何人提起。直到我们的白求恩小组即将成行了,忽然接到应大夫询问联系情况的邮件,我只回了几个字:你真的要去呀?掩盖的是惭愧、震动和感动。
消息传到贵州,得到了两级对接单位——贵阳医学院和兴义市人民医院的热烈欢迎。一方面中国正在探索建立全科医生体系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基层医院,特别是边远地区,急需培养更多的全科医生。为了尽量降低应大夫因慈善行动所必然发生的经济损失,地方医院愿意报销应大夫的国际机票,但被应莺医生断然拒绝,坚持自己支付。接下来,办护照、办签证、订机票、调整看病人的时间表、向中方提供行医执照、准备演讲和行装……她按部就班,在很短的时间里办妥了一切。和她同一间诊所的一名越南裔医生听说她要去中国义诊,买来铅笔、蜡笔等学习用品,托她带给山区儿童,她自己也置办了一些常备药品赠送。
从13日到达黔西南兴义市人民医院,应莺大夫就被分派在急诊室“上班”。昨天下午5点20分,救护车推进一名抽搐病人,乡卫生院诊断为癫痫,打过了安定剂。这边接到急救电话后也准备按癫痫病医治,也备好了安定剂。但应莺大夫凭借20多年全科医生的经验,发现病人实际上是清醒的。尽管当时的情况很紧急,她还是采取最基本的诊病手段,通过问病史,从家属那里了解到,病人没有癫痫史,抽搐是一下子发生的;通过听诊器,查出病人有早搏,并有晕厥症状,很有可能是心脏病,而不是癫痫症!她马上组织抢救,经查,病人果然患有严重的三度心房室传导阻滞,由于严重缺氧已引起心源性晕厥,必须马上安装心脏起搏器。在应大夫的主持下,这名38岁的病人从推进急诊室走廊到转去心内科装起搏器,只停留了20分钟,得到了及时救治,应大夫得到科室大夫和护士们的高度赞扬,而她自己也感到很欣慰。她说:“病人的心率已降到每分钟34下了,如果再打一针安定,他的心率会更慢,后果不堪设想。”急诊科主任肖仁举在一旁深有感触地说:“当一名好医生,就要不断积累经验,超越自我。经验多了,往往一个听诊器、一个手电筒、一个心电图,就能把要命的病诊断出来!”
10月17日万峰林义诊
今天,应莺大夫和兴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肖仁举主任、医生小沈、护士小孙继续下乡巡回医疗。昨天记者因有其他采访任务没能跟去,今日随访。
万峰林是布依族聚居村。乡卫生院在解放军某部的定点帮扶下看上去条件不错。院子里晾着雪白的床单,病人们坐在两排长椅上,或输液,或候诊,好奇地望着我们。大家七手八脚行动,一道屏风、两张桌子、三个圆凳,来自加拿大的应莺大夫就在屋檐下的临时诊所义诊了。一开始,那边排队的病人不知是有顾虑,还是不明所以,有点“门庭冷落”,应大夫主动走过去,找来了今天的第一个病人。
接着病人一个个来了,应大夫认真询问发病史和家族史,细细检查,果断处理,耐心解释病情和医嘱,还给病童发放文具。
一位四岁男孩的祖母,坚持要给孙儿输液,应大夫苦口婆心,一遍遍告诉她孩子周身正常,有点咳嗽不要紧,现在输液,只会增加孩子的器官负担,可那位祖母不依不饶,反复要求,最后在当地医生的劝告下悻悻离开……应大夫看着满院子溜达的“天线宝宝”,忧心忡忡。
“天线宝宝”是当地对输液婴儿的形象称谓。在卫生院周围,你能看到:年轻妈妈怀抱婴儿,婴儿头上裹着纱布,纱布下面伸出针管,针管连线被另一人撑杆高举,高举的杆头挂着吊瓶,蔚为奇观。
“天线宝宝”
据介绍,由于孩子头部血管比较好找,又是当地民众普遍接受的治疗,还免费,因此只要孩子有点头疼脑热,就抱来卫生院扎一针,输输液,似成惯例。这就是为什么应莺大夫连看了三个小儿科病人,都没下医嘱输液,家长们都有些意犹未尽,甚至不满的原因。
应莺大夫对这种现象很吃惊,她指出,看过的几个孩子都只是小感冒,都没有脱水,不需用药,更无需输液。输液,对孩子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为什么孩子看见穿白大褂的就哭,因为在他们的记忆中,穿白大褂的人每次都会往他们的头上扎针,这对孩子是多么大的心理伤害?孩子是会疼的呀!”应莺大夫心痛地高声发问。卫生院一片沉静。我相信在场的医务人员、病人和家属,就算还不能认同应莺大夫的说法,也不能不被她的真情大爱所打动。
今天,记者还采访了“当代白求恩行动”上海专家团队的钮善福教授。钮教授是中国著名呼吸内科学专家,自1961年上医毕业,在上海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医教研工作超过半个世纪,对疑难杂症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疾病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危重哮喘、肺栓塞、心源性肺水肿、重症肺炎、急性肺损伤、ARDS和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和脏器移植患者急慢性呼吸衰竭。他先后承担国家七五(第七个五年计划)“肺心病呼吸衰竭抢救和缓解期治疗”,八五“发展非创伤性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和九五期间卫生部重点项目“呼吸衰竭治疗新技术的研究”。从而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死率从65%分别下降至25%和19%。特别是他研制的多功能硅胶面膜通气面罩(获国家专利),使呼吸衰竭病死率进一步下降到9.1%,被列为卫生部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推广项目,由上海中山医院医疗科技发展公司投入生产,从而提高了抢救呼衰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连续多年、多次荣获国家和上海市科技成果奖项。他这次前来参加当代白求恩行动,是受到老同学们的感染。他与去年来兴义义诊的汪忠镐、周其文、王家璧、何祖根、陈克铨、孙公铎、管林初、朱立平等专家都是同班同学。当年在学习上、事业上你追我赶,如今在发扬白求恩精神上又怎肯落他人之后?钮教授这次来,不光在兴义市人民医院的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指导工作,还赠送了两部他研制的多功能呼吸设备,并教他们使用。这对边远地区的基层医院来说正如雪中送炭。应莺大夫说,这种呼吸机,在加拿大都没有,很令人羡慕。
这天,所有专家继续在相应科室对口帮扶,手术的手术,讲学的讲学。著名皮肤科专家王家璧教授,在来兴义之前脚部受伤,行走不便,这几天照样看门诊、开讲座,如果在北京,她可能就在家休息了,但对待像“当代白求恩行动”这样的公益事业,她咬牙坚持住。
10月18日参加院长论坛
(左起)陈展强、钮善福、孙公铎、金文泉、汪忠镐、杨玉林、阮中健 在休会间合影留念
金文泉教授激情演讲
今日亮点是“当代白求恩行动”部分专家应邀参加了在兴义市人民医院举办的贵州省县市级医院院长论坛。兴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莉、黔西南州卫计委副主任梁龙甫、贵州省医院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阮中健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当代白求恩行动”养生专家金文泉教授做了题为“生态养生保护稳态,延缓人体衰老”的学术报告;应莺医生做了题为“加拿大家庭医生(全科医生)的基本情况”的专题报告。金文泉教授曾于月前访问蒙特利尔,并在魁北克孔子学院为海外华人做了一场“生命因懂得养生而精彩”的精彩报告,受到空前欢迎,今天他又风尘仆仆地从美国赶来开讲座,为的就是加入到“当代白求恩行动”中来,为提高边远地区老百姓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做贡献。
应大夫向近百位院长和专家详细介绍了加拿大全科医生的培养和管理体制,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讲解了一名家庭医生必须具备的品德和技能,最后她还谈到了来兴义几天的感触,她指出,“天线宝宝”折射出几个医疗领域存在的问题:首先,医生的专业权威性应该得到社会的公认和尊重,而不应出现病人强迫医生开药和不遵医嘱的现象;第二,给不需要输液的孩子输液,不仅对儿童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肉体和心理伤害,同时对国家医疗资源也是一种浪费。她希望基层医院的院长们重视这件事。
金文泉教授和应莺大夫的演讲有理有据,声情并茂,感染力超强,全场报以热烈经久的掌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应莺大夫话音刚落,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血管外科专家汪忠镐先生激动地站起来,向主持人要求发言。他为应大夫的演讲大声叫好,说应大夫说出了他心里的话:一方面是中国医疗资源的严重匮乏,一方面是中国医疗资源的大量浪费,应大夫只呆几天就发现了这个他已疾呼多年的问题,说明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汪忠镐院士去年11月来兴义义诊,被聘为兴义市人民医院名誉院长。他曾说,我绝不挂虚名,既然当了院长就要干实事。在汪院士的指导和杨玉林院长的积极配合下,兴义市人民医院派医生去北京进修,很快建起了中国西南地区第一家胃食管反流症治疗中心。汪忠镐院士在视察之后对记者说:“贵州兴义市人民医院以消化科为主,联合普外、呼吸、五官等科室,在短短3月中已用食道pH检测法及压力测定仪明确诊断了90多位一直处于误诊中的病人,刚开展的胃底折叠术已治疗3位严重哮喘病人,消除了呼吸困难;经过技术改进的国产MER-200G射频控温热凝器作为更简单便利的方法将被引入。如是,为无数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患者带来了希望,中国的GERD(胃食管反流症)有可能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出现在中华大地,从而为推动学科发展、攻克医学难关做出贡献。”
中午,“当代白求恩行动”加拿大小分队,带着午餐盒饭,乘车赶赴贵阳,当晚,受到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王小林院长的热烈欢迎。
10月19日贵阳医学院
今天时间非常紧张,心外科专家岑颖干、周其文和灌流师Eric会同贵医附院的医师团队讨论病例,开刀手术,查房;陈展强医生在眼科看门诊,开讲座;应莺大夫考察急诊室和急救中心、与同行座谈交流,每一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双方都感到时间不够用。眼科和急诊科都提出了继续帮扶的强烈要求。
心外科专家们看视频,讨论病案
检查术后病人
陈展强医生开讲座,传授新的手术技巧
应莺大夫在急诊科和中国同行座谈,席间讨论激烈
10月20日参观贵医新校区
上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程明亮副院长主持召开学术交流座谈会,孙公铎先生详细介绍了“当代白求恩行动”,贵医附院的科主任们提出了与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建立长期合作的意向,岑颖干、陈展强、孙公铎等专家表示回国后为此目标努力。
“当代白求恩行动”的专家们在贵阳花溪区参观贵阳医学院新校,与一班医疗系大二级学生巧遇。孙公铎逐一介绍各位专家,学生们激动不已。
请关注下一阶段报道,河南省帮扶行动。